成长分享网

您的学习资料库,致力于亲子教育,个人成长。

标签: 周育如

  • 周育如如何做好孩子的情绪教养

    周育如如何做好孩子的情绪教养

    周育如如何做好孩子的情绪教养

    我们这一代人,很多都是在长期压抑跟忽略的养育环境中长大,常常弄不清楚自己真正的情感状态,也很难在日常适宜地表达情绪。希望还未为人父母和小孩尚小的你,可以去关注一下这个课程。

    什么叫情绪表达?

    就是孩子把他内在的感受表达出来。

    孩子表达的方式有很多,你会发现年幼的孩子,他有情绪的时候会怎样?他不高兴他就哭啊、闹啊、撒泼啊、在地上打滚啊,甚至有些孩子还拿东西丢人、咬人,这都是情绪表达。但这种表达是不合适的,是我们不想要的。

    用语言策略取代肢体策略

    要教孩子把内在的情绪状态,通过口语精准地表达出来。说得白话一点就是,“请你用说的,不要用哭的滚的闹的”。要教孩子把内在的状态,通过他的口语说出来。

    平时在他有各种情绪状况的时候,要先做一件事情,就是先描述情境,再教他表达感受,而不是等到他正在大发脾气、在满地打滚的时候才教。

    比如孩子有状况的时候,要帮他说:“哦!你收到了生日礼物,现在你很高兴,对不对!”或“哥哥弄倒了你的积木,你很生气,对不对!”然后他就知道,我现在这个感受、这个状况,这个名称叫做“高兴”或者“生气”,而理由是我收到了生日礼物和哥哥很可恶地弄倒了我的积木。

    一次又一次,先帮他说,其实就是在给孩子作示范。然后,当事情真的发生的时候,孩子才有能力说得出来“哥哥弄倒了我的积木,我很生气!”。这时候会发现孩子没有打人、没有骂人,他还真的把自己的情绪说了出来。

    当他真的这样说的时候,你一定要立刻回应他。然后小孩就会发现,我不用哭不用闹不用滚得满身大汗,我只要靠一张嘴说一句,妈妈就会自动帮我修理哥哥,真是太好了。这样,孩子下次就会愿意再尝试用说的。

    做好孩子的情绪教养,让情绪能够自由流动,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着巨大的意义。

    周育如简介:

    台湾清华大学幼教博士周育如老师是台湾清华大学幼教系主任,《亲子天下》专栏作家,曾任台湾中央大学学习与教学研究所研究员、《儿童生命教育专刊》主编。

    下面是周育如老师在一次课程中的演讲,期待对您有所帮助。

    能够谈亲子情绪教养这个课题,在华人社会其实是很不寻常的一件事。我做亲子教育十几年了,能够和父母们谈情绪教养,却是近几年才有的事。

    我想可能是因为父母们发现,要把孩子变聪明容易,但要搞定孩子的情绪却没那么简单;也或许,是因为父母们开始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自省,会开始去想,人活着这么辛苦,到底是为了追求什么?那如今我要教养自己的孩子,我到底该带给孩子什么?

    不管是因为什么理由,我都要说,很高兴有机会和你分享这个节情绪教养课,这真是亲子教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情绪的学习事关孩子一生的幸福!

    心理学很喜欢把人类的情感模式比喻成浮在海面上的冰山。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自己意识可以察觉的部分,只是海面上那个冰山的一角;在那个冰山下面还有一大块,就是我们本能运作或内建情绪人格的部分,这是我们自己可能也没有察觉或无法察觉的更大一块。

    我们今天就来说说,情绪教养冰山下的那一块。这一百年来,关于冰山下面这一块,关于情绪人格的研究,到底有哪些重要的发现。

    谈到情绪人格的研究,就不能不提到弗洛伊德,他发现,他所研究的林林总总的精神病患,虽然这些人致病的原因非常多样,但是他们似乎有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似乎曾经有过不愉快的童年,或是曾经受虐、父母离异,或是遭遇过非常严重的情感创伤。

    在探讨过这么多精神病患的例子之后,弗洛伊德相信,童年时候的经验正在建构孩子的情感人格,而这个童年时候内建的情感人格,会跟着这个人一辈子。

    后来,直到那个著名的猴子依附实验出来,心理学家发现亲子依附被剥夺的猴子会自残而且无法交配,促使依附理论大大兴起,情绪研究才又重新成为新的显学。

    好,接下来我们重点讲讲,从儿童到青少年时期各个阶段的情绪学习。

    儿童时期:打好情感根基

    儿童时期,也就是孩子6~12岁这个阶段,其实是一个情绪社会化继续延伸的过程。

    从幼儿期的晚期,一直到青少年前期的这段儿童时期,孩子开始比较懂事,表现比幼儿期更成熟稳定。孩子会去观察周围的人如何互动,他的观察和理解能力都会展现出来。

    在这个大概长达五六年的时间里,孩子最重要的观察对象是谁?其实就是父母。

    孩子生活在家里,父母如何对待彼此、如何相处,会成为一个不可抹灭的印象,成为他内建的互动模式,会影响到他之后的人际相处,甚至是之后的婚姻。已经有很多的研究发现,父母的婚姻品质跟孩子之后的婚姻品质是会代代相传的。

    所以,再提醒一下,给孩子一对相爱的父母和一个温暖的家庭,是给孩子童年最好的礼物。

    青少年前期:少说多听+重复语尾

    那过了儿童期这个比较稳定的时期之后呢,我们就进入到最棘手的青少年时期,也就是孩子12~18岁这个阶段。

    这个时期,很多父母开始发现:啊,当年那个小天使,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就消失了,孩子变得很不讲道理,情绪变化多端,难以相处。

    你甚至会发现他们有一些很让人受不了的行为,比如说很爱强辩、以自我中心、故意找碴。

    可是这个行为的背后,并不是他翅膀长硬了,他讨厌你了,或是他变坏了。事实上,青少年的变化,很大一个因素,来自于性生理的变化。他体内性荷尔蒙的剧烈变化影响到他大脑的改组,身体的发育,认知的改变,以及情绪人格的发展。

    我有时候就比喻说,青少年期,好像人家家里正在装潢施工打扫,然后你跑过去,又希望人家好好招待你,又要对你有礼貌。这是不太可能的要求,因为这正是大脑最忙、身体最忙、功课也最忙的时期。所以,你会发现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很不好处理的阶段,但这也是孩子情绪学习很重要的一个转折阶段。

    如果你家里有比较大的孩子,尤其是青春期前期的孩子,父母可能要做好心理准备,就是你一定会经历一个“你一言他九顶”的过程。但是你可以换个思路看待这个问题,你一言,他想得出九种方法来顶你,你看,是不是很有创意,很有本事呢!

    还有,孩子多元思考能力开始出来了,他会用各种不成熟的方式,去反驳你的意见。所以你要做的事情不是去跟他生气,而是去支持他的这个发展。

    作为青少年的父母,你的心脏要强大一点,这几年熬过去,你就会发现又好多了。

    如果你的孩子还在青少年前期,你要做的一个事情,就是从现在开始,“少讲道理,不要唠叨”!给他吃,给他生活的照顾,仍然关心他,仍然爱他。但是再说一遍,不要啰嗦,你讲的道理其实他早就知道了。

    你要做的事情叫做“听”,如果你能够学会倾听,你就有办法跟孩子保持沟通;如果你学不会倾听,只想要一直讲,冲突一定来。

    那很多父母说,我有听他讲啊,可是你听听看,听了真是让人火冒三丈。

    其实你在倾听孩子的时候呢,老实说,只要做出倾听的“样子”就好了,并不需要真的把他讲的所有内容都听进去。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说出来的话,根本就不成熟。

    有个很简单的方法,叫做重复语尾,就是重复孩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我教你怎么做。

    比如说,儿子放学回家,你可能在厨房洗菜,他一回来就跟你说“妈,我跟你讲,我们那老师,怎样怎样怎样,我真是很想杀了他”。

    你会怎样,我猜很多父母会立刻放下手边的工作,哇,孩子要杀人,而且还要杀老师。赶快这个菜也别洗了,就“儿子啊,来,坐下来,告诉我发生什么事”。

    你就开始跟他促膝长谈,跟他分析、讲道理,对不对,然后一个小时之后呢,孩子就觉得“以后学校有任何事,一定不要让爸爸妈妈知道,免得遭来一顿教训”。

    当你一次两次三次这样做,讲道理讲个不停,分析个没完没了,就会发现,孩子后来有事就都不跟你讲了。

    你知道吗?其实很多后来出事或变坏的青少年,我们找他家长来,很多父母的反应是说“怎么可能呢,我的孩子不会这样”,这背后代表的意思是“孩子已经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告诉你他真正的想法了”。

    所以,为了避免孩子从此不再跟你沟通,当事情还没过度发展的时候,请你不要过度回应,你只要倾听就好。

    怎么听?来,再来一次——

    孩子放学回家,他跑来跟你说“妈,我跟你讲,我们老师怎样怎样怎样,我真想把他给杀了”。

    你呢,该做什么还继续做,但是你要把他说的话的最后一句,再说一次。所以,你就说“真的喔,你要把老师杀啰”。

    孩子就会说“没有啦,当然不是真的杀啊,可是我觉得我们老师,真的怎样怎样,我真的是很气。好啦好啦,妈,我讲完了,我要去做功课了”。

    最后一句是什么,“我要去做功课了”对不对,那你就继续面不改色地说“喔,你要去做功课了”。够了,知道吗,就让他去做功课,孩子没有真的要去杀老师,青少年就是会用这种夸张的方式讲话的。

    当他讲完这一大串话之后,你复述他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孩子会觉得,妈妈有在听,妈妈完全理解他的情绪。然后他会把情绪抒发完,把要讲的讲完之后,发现也没有被妈妈骂。他就会心平气和地把今天一整天的怨气吐完之后,开开心心地回房间写功课去了。

    当你每次都这样做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总有事情跟你讲,因为你会同理他,而且完全没有威胁性。长期这样保持畅通的沟通管道,孩子万一真的发生事情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你就不会成为那个最后一个才知道的父母。

    青少年后期:教孩子把性和爱连结到一起

    到了青少年后期,他开始性生理发展,但心智还非常的幼稚。你要帮助孩子在开始长大、开始有性欲、开始很冲动的这个时候,去把他的性跟爱这两件事,慢慢地拉在一起。

    你要帮助孩子体会到,绝对不是身体长大、有性冲动,我就可以随便怎么样,因为这个事情是跟我的感情绑在一起的,是跟我未来家庭的建立绑在一起的,甚至是跟我将来为人父母,要教导孩子绑在一起的。

    孩子如果对他的一生,有比较长远的预见,就不会放任自己身体的冲动,反而他会把身体的成长、性,跟爱、跟情感、跟婚姻、跟人生去做连结。经过这样仔细地教导孩子,你会发现他对自己身体的珍惜、情感的成熟度,还有他谈恋爱的时机,都会比较成熟、比较晚,而且比较稳重。

    所以,在青少年后期,你要记得,不要觉得性教育就是学校的生理卫生教育,是老师的事情。其实不是的,这个东西你不教,自然有电视媒体、社会大众、乱七八糟的人帮你教。你不要放弃为人父母的责任。

    当孩子开始发育、开始对感情好奇的时候,你的教导就要开始了。

    比如看电视剧的时候,可以问问女儿,“如果你是女主角,会选谁当你男朋友?为什么?”

    或是看了电影或新闻后,问问你家儿子,“那个男生交了一大堆女朋友,你有什么看法?”

    你可以很轻松但真诚地听听孩子的看法,同时你也可以表达你对他交友和婚姻的看重和期待。甚至,也可以跟孩子分享你在爱情和婚姻中的体会,孩子是会很认真听的。

    在青少年时期,帮助孩子很慎重地去看待自己的情感跟身体,让情感和婚姻的教导在青少年的时候就打下基础,对孩子之后的发展非常的重要。

    情绪教导的重点是,你不要只教孩子追求成功,也要让他幸福。

    最后,我想再和你分享一个故事。在《圣经》中有一句话叫做“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福杯满溢”。我有一次听一个老师这样分享这句话。

    以前在以色列那边的牧羊人,带了很多羊去放牧,但那些羊很笨还会乱跑,而且有的羊不是在草地上跑,还会跑到旁边有荆棘的地方去,那荆棘就会刺到它的毛里面。羊被刺到就会痛,就会挣扎,结果越挣扎,荆棘就越绞进毛和肉里去。

    那这时这个牧羊人怎么办呢?他不会直接伸手去拔除荆棘,因为这样小羊会奋力抗拒。

    所以牧羊人会做一个很特别的事情,就是会在这个羊身上淋上一层膏油。抹上去之后,他只要耐心地等待一下,羊的毛就顺了,很多原本粘在上面的荆棘就自己掉下来了,而没有掉的呢,也只要轻轻地一拨就可以取下来了。

    那位老师说得让我非常感动,他说,父母跟孩子的关系也是这样。

    有时候我们看孩子不顺眼,看他有很多问题,就想要通过各种方法去教导他、去校正他,就像你想要拔掉小羊身上的荆棘一样。可是你知道吗?你如果直接这样做,他痛,他挣扎,他一定反抗,结果是他痛你也痛,你们都受伤。

  • 周育如如何开发孩子的阅读潜力

    周育如如何开发孩子的阅读潜力

    周育如如何开发孩子的阅读潜能

    亲子天下与得到合作开发精品课《周育如:如何开发孩子的阅读潜力》上线后,已有超过3万人加入学习。

    周育如在8课时的精品课里,从多年的认知科学研究实验基础上,总结出一套系统有效的亲子阅读方法,帮你的孩子养成阅读习惯之外,更能通过亲子共读,发展孩子的语言、认知与情商。

    周育如简介:

    台湾清华大学幼教系主任,《亲子天下》专栏作家,曾任中央大学学习与教学研究所研究员、《儿童生命教育专刊》主编,著作《听宝宝说话》已在大陆和台湾出版。

    扩展阅读:开发和培养孩子自己的阅读能力

    首先要明确跟孩子共读的目的——开发和培养孩子自己的阅读能力,高质量的亲子阅读是以提升孩子的能力为核心。

    围绕这个目的,亲子阅读方式应该是:让孩子多表达,父母与孩子多互动

    阅读的四个阶段

    孩子阅读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 翻书期
    2. 图片期
    3. 故事期
    4. 文字期

    这四个阶段是按孩子不同的能力来划分的,而不是年龄。

    翻书期

    孩子大概在6个月左右就可以开始阅读了,这个阶段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但是只要让孩子知道有“书”这么个东西(发展出对书的概念),而且这个上面有很多好玩的图片颜色让他对书本感兴趣,那这个阶段的目的就达到了。

    从小避免孩子陷入电子产品的声光互动效果,养成不爱思考的习惯。三点建议:

    1. 尽早开始阅读
    2. 每天阅读
    3. 固定时间阅读

    翻书期选书三原则:

    1. 选跟小宝宝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书
    2. 选择互动性强的书
    3. 选择结实耐撕、安全无毒的书

    图片期

    孩子喜欢观察他有兴趣的画面,还会观察很多细节,开始对书本真正产生兴趣了。这个阶段可以先引导孩子去观察画面,然后带着孩子指出画面上所有东西的名称,再加上对该物品的描述,比如大小、颜色、形状、数量等。从开始的简单描述慢慢引导到越来越详细复杂的描述,进行口语延展训练。这个阶段读故事要有耐心,一本故事书要讲至少五六遍,读书的原则:第一次逐字讲不讨论,先让孩子熟悉故事,然后一天天重复讲,在重复中做变化,慢慢从父母讲,演化到孩子讲,把主动权让渡给孩子。

    故事期

    怎么判断孩子进入故事期:当你在念故事的时候,孩子不再像之前一样,爱看什么画面就看什么画面,而是开始忽略那些跟故事轴线无关的画面,去看跟故事有关的画面。

    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把注意力放在故事主线上,他会去观察主角在做什么,而不是观察配角。这个阶段除了延续读图期的共读技巧(指物命名、丰富形容和口语延展)外,重点是口语讨论,它的共读技巧是:确认理解预测和回想延伸讨论,除了语言能力的扩展,还要开始培养理解和因果逻辑的能力。依次顺序进行可以锻炼孩子的理解力、逻辑思考、语言组织、批判思维能力、自我感受与表达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以

    1. 确认理解:让孩子自己表达看到的图片。
    2. 预测:对于看过几遍的书,可以这样问孩子:“接下来呢?“
    3. 更高级的预测:”加入主人公没有怎么样怎么样,结果会怎么样?“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注意

    1. 父母点到为止,不要喧宾夺主,孩子才是阅读的主角。
    2. 延伸讨论不要借机教训孩子,孩子可能因此讨厌阅读。应该创造愉快的气氛,可以试着把故事内容引导到孩子生活中,让孩子主动联想来讨论。

    文字期

    怎么判断文字期:在重复阅读一个故事时,父母不按文字乱讲,孩子能发现就说明孩子对文字兴趣出来了。一般来说孩子大概到幼儿园中班、大班的时候会进入文字阅读,有的孩子早些有的晚些家长不必着急,还是要根据孩子反应调整共读策略。

    孩子开始对文字有兴趣,会想要去认读这些文字。在这个阶段要做的是:

    1. 逐字指读,不能再随意讲了,要读准确,保证每次读的都一样。
    2. 留意文字偏旁部首,文字中有接近90%是形声字,形声字的部首表“意”,偏旁表“音”。通过留意偏旁部首,教孩子去看字的结构,积累一定量的部件后,孩子就可以开始自己去拼读文字。

    只要具备1500字的识字量,就可以看懂周遭文字九成以上。一般来说孩子要到小学3年级才能跨过独立阅读的门坎。当孩子可以独立阅读时,多给孩子提供主题丰富多元的书。我们陪孩子共读的最终目的是能让他们自己读,现在多用心,以后就可以少操心。

    给家长的一些建议:

    1. 打造一个对孩子阅读干扰少的环境。

    将家里功能固定的玩具和电子产品收起来,因为孩子只会照它原本的功能玩,玩过几次就抱怨无聊。之后只能依赖非常强烈的视觉声光刺激(电子产品、手机、电视)来寻求快感。造成孩子排斥其他事物,对电子产品的依赖会失去对日常生活中变出无穷乐趣的创造力,不愿去动脑筋思考。

    2. 万事开头难。

    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父母不要过度期待,不要勉强孩子,要循序渐进不能放弃,不能让孩子排斥,别忘了目的是培养独自阅读的兴趣。对于孩子不断重复一个故事的要求要满足,只有不断重复他才能熟悉掌握和你讨论互动,才能激发他深入的思考和运用。不要过于简化句子意思和高深词汇,意境没了感觉就不一样了。孩子其实是可以根据上下文逐渐去理解其中的意境的。

    3. 学以致用,增加阅读乐趣。

    阅读时增加互动交流,对孩子熟悉的故事换着方法讲,甚至故意某些地方乱编,让孩子指正你,让他说。故事完了让孩子对故事做评价和总结。互动是双向的,不是父母读孩子听,也不是孩子读父母听,可以互相提问、互相表演,提高阅读的乐趣。孩子在小学前掌握1500字就可以自己写作业,且一本书九成的内容都能看懂,孩子对书产生了兴趣自然会把剩余的那一成文字搞懂。通过不断阅读识字量会越来越大,阅读的收获也从识字转变为吸收书中的知识。

    4. 过度关心是种病。

    因为孩子就这么一个,非常的宝贝,所以大家处处为他想、关心他的一举一动,只要他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父母、祖父母就立刻响应。这反而让孩子不用去管别人的感受、不用学习如何去跟别人相处。结果,他对人的敏感度因此就变迟钝了。

    5. 言传身教

    言传身教并不只是为了树榜样,如果父母的学习只是为了做给孩子看,是难以为序且漏洞百出的,要记住父母不是为了教孩子两面派。
    在教导孩子的时候如果父母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或者是过时了的思想、见识、知识,甚至从一开始作为父母教的就是错的,那岂不是好心办坏事误人子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