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分享网

您的学习资料库,致力于亲子教育,个人成长。

标签: 经济

  • 2021前瞻行业每周报告

    2021前瞻行业每周报告

    吴晓波频道2021前瞻行业每周报告

    错过了2020年的白酒、新能源,2021年我该投资谁,

    紧跟前沿趋势,把握财富机遇。

    用一级市场的长期思维来理解二级市场的投资。

    ——张磊《价值》

    《前瞻报告每周一读》是晓报告团队在2021年全新推出的一个报告精读产品,我们将在每周为你带来“10分钟音频+3000字精华图文”,希望能够帮助你看到更远、更前沿的财富和行业趋势。

    2020年终于落下了帷幕,在几天前的年终秀上,吴老师和管清友都用了“团灭”来形容受重挫的行业,比如旅行社、线下餐饮、外贸。

    虽然经济不景气,但不可否认,2020年是一个资产大年。2020年全年,上证指数累计上涨13.87%,深证成指累计上涨38.73%,创业板指累计上涨64.96%。

    其中,申万一级行业的数据显示,休闲服务、电气设备、汽车和食品饮料的指数全年涨幅最高。在这些行业中,涨幅较大的公司包括阳光电源(589.16%)、中国中免(218.74%)和酒鬼酒(338.27%)。它们背后,也代表着2020年三个比较火爆的投资主题。

    比如阳光能源,是一家专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公司,它代表着新能源主题。再比如中国中免,凭借着“免税概念”异军突起。而酒鬼酒所代表的,不仅仅是白酒行业,更是庞大的内循环消费市场。

    可能有人会说,自己在2020年完美错过了这些投资热点。在2021年,又有哪些新的趋势值得我们关注呢?

    想要看到星星之火,我们不妨从报告中去寻找一些机会。在过去的2019和2020年,吴晓波频道晓报告团队每年至少要看1000份报告,并从中精选52份报告给我们的用户。其中,就涵盖了上文所提到的热门主题行业。

    我们在看了大量报告后认为,在2021年乃至接下来的3-5年中,以下这些行业板块值得关注。

    电动自行车:80%的电动车面临洗牌

    电动自行车作为我国的民族产业,已经成为重要的交通出行工具,尤其是对外卖小哥、房产经纪人来说。不过,电动自行车行业正在面临一轮比较大的洗牌。

    2019年4月,我国提出了“新国标”,简单来说,就是对能够上路的电动自行车出厂标准有了新的要求。比如电动车今后一定要配置脚动踏板才行,并且对电动车的最大功率和质量都有了严格的限制。

    根据新国标,我国目前马路上在跑的3亿辆电动自行车中,有2.5亿辆,也就是超过80%竟然是不合格的。

    为了让超标车逐步有序地退出市场,各地都给超标车设置了过渡期,大部分过渡期为3年。所以预计在2021年-2022年,我国电动车市场将出现一个销量峰值,峰值可能在4500万-5000万辆/年。

    政策利好下,电动自行车巨头之一的雅迪控股(1585.HK),2020年股价上涨了689%。在2021年,我们可以继续关注电动自行车板块。

    国货化妆品:用低价占领了56%市场份额

    近两年是国货化妆品爆发的大年。

    《国货美妆洞察报告》指出,国产美妆品牌已经占据国内56%的市场份额。在接受调查的消费者中,有42%表示更愿意购买国产美妆。

    除了女性,男性的颜值需求也开始兴起。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早在2018年,中国95后男士中,使用BB霜比例就达到了19%,还有19%会涂唇膏或口红,使用眉笔、眼线的男生超过了8%。

    相比于国际大牌,国货化妆品的杀手锏是打价格战。

    微博数据中心统计,目前,每年在护肤和化妆品这两件事上,分别有62%和82%的消费者花钱不足3000元,消费者普遍接受的单价仅在100—250元。也就是说,消费者可以接受的化妆品价位普遍较低,消费频次也不高。

    在这一前提下,国货化妆品通过选用欧美、日韩大牌产品生产工厂作为代工厂,在保证了相近的产品品质的前提下,价格仅为国际品牌的1/7—1/2,实现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其中,完美日记的母公司逸仙电商11月19日成功在纽交所上市,从创立品牌到成功上市,它只用了4年。之后,国货化妆品们还将带给我们哪些惊喜,我们拭目以待。【点击此处,了解更多颜值经济投资机会】

    潮玩行业:20万硬核玩家人均消费2万元

    2020年12月11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登陆港交所,市值突破千亿港元。很多人发出质疑,一家卖盲盒的公司凭什么估值这么高。

    我们或许可以看看盲盒背后的潮玩市场。

    如果你去过2019上海国际潮流玩具展,就可以感受到用户对潮玩有多狂热。展会期间,近十万人在这里疯狂扫货,不少潮玩新品和限定品在开展不到半个小时,就出现售罄现象。

    2019年天猫发布的《95后玩家剁手力榜单》显示,仅天猫平台上一年就有近20万的“硬核玩家”在盲盒上花费超过2万元,合计规模约40亿。同时,根据泡泡玛特招股书显示,目前泡泡玛特的注册会员有320万人,预计消费者规模有500万人,人均消费普遍在200元/年以上,达到500-1000元/年也较为常见,2019年合计规模约30亿。

    而在购买盲盒的用户中,有七成是女性,主要是新锐白领和精致妈妈。因为她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比较大,买盲盒成为了一个解压的途径。

    此外,在盲盒经济下游,还存在着强大的衍生品市场。

    比如因为盲盒存在隐藏款和限量款,因此产生了大量的交换和转让需求。在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上,2018年有30万盲盒玩家进行交易,每月发布闲置盲盒数量同比增长3倍之多,其中最受追捧的盲盒价格狂涨39倍。

    以上,就是我们阅读大量报告后发现的一些投资机会,在接下来的几年内,我们不仅会持续追踪这些行业的发展趋势,还将继续为你带来其他新的投资机会,并及时反馈给你。这些内容,都将及时更新在《前瞻报告每周一读》。

    在筹备《前瞻报告每周一读》时,我们曾回访了一些晓报告的用户。其中,有一个用户这么告诉我们,在她每天忙碌到没有时间上厕所的生活中,晓报告就是她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

    如果可以,我们希望在2021年、2022年……在接下去的每一年,晓报告都能陪伴在你身边,做你链接世界的窗口。

  • 何帆中国经济报告2020-2021

    何帆中国经济报告2020-2021

    何帆中国经济报告2020-2021 这就是中国社会的新变量

    何帆老师要用30年时间,每年写一份中国经济报告,记录中国从2019-2049年的变化。

    课程亮点:

    1.这份报告和你想象中的不一样。何帆老师会告诉你,比起“新冠疫情”“中美博弈”,2020-2021,你更应该关注“本土时代”的到来。在这个时代,中国经济会更强调“防守”,更强调“向内寻找解决方案”;

    2.“本土时代的生存策略”是这份报告要交付的方法论,包括企业如何转型、如何获得竞争优势,也包括个人如何打造新型的关系网;

    3.这份报告还会带你看中国经济出现的“新物种”,让你了解宏观趋势;

    4.这份报告的初心值得你知晓。何帆老师要用30年时间,每年写一份中国经济报告,记录中国从2019-2049年的变化。这是他的第三份报告。加入课程,见证这个注定伟大的传统;

    5.你可以在课程中向何帆老师建言,哪些城市、产业、公司值得他研究。你的建议很有可能会出现在明年的《何帆·中国经济报告》中。

    何帆简介:著名经济学者,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北大汇丰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得到APP《何帆的读书俱乐部》《何帆大局观》《何帆报告》《宏观经济学》主理人。 拥有20多年政策研究和市场咨询经验。跟踪过很多重大决策的讨论,曾参加过总理主持的专家咨询会,是会上最年轻的学者。他对中国经济的了解,远不止于书本。

  • 2020下半年的经济走势和财富思维

    2020下半年的经济走势和财富思维

    2020下半年经济走势和财富思维

    读懂经济走势和两会政策,重塑企业和个人财富思维

    四大名师:香帅、徐远、郭强、张斌联合主讲,解读经济、两会、股市、房市、汇市等趋势,帮你打赢2020下半场。

    2020下半场经济、政治形势、和投资逻辑。

    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让中国和全球经济都陷入危机。经济活动大幅停摆,企业破产率大幅提升,失业率也猛增,大多数企业和家庭都体会到荷包缩水的痛苦。

    2020下半场即将到来,企业和个人究竟应该如何抵挡住疫情带来的冲击,把握住经济形势,在下半年扭转局势,寻找新的企业和家庭财富增长机遇?以下四个专家学者或许能从不同的方向,给我们指点明灯。

    香帅:个人和家庭如何让财富增长

    香帅简介:香帅数字金融工作室创始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原博士生导师。在“得到”APP《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获得超过26万人订阅,著有《钱从哪里来》《金钱永不眠》等畅销著作。

    财富问题,从来都牵动人心。我们如今站在了一个分叉口: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在2019-2020发生了变化。

    对内,经济转型的磨合过渡期基本结束,增长动力从工业化主导转向城市化主导,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对外,中美经济合作博弈竞争的格局将长期化和常态化。

    从长期看,中国终将迈入万元美金社会,中产化的消费方式逐渐成为主流,数字化的技术变革成为行业变化的基本变量;短期看,给定经济周期谷底徘徊的现状和经济翻番的目标,在2020年面临着宏观面的适度放松。

    这是我们面临的基本盘,那么这将如何影响到对我们普通人的财富管理?我一直在强调,财富只是一个结果,背后是一连串关于人和资金的正确决策:职业方向、城市选择、资产配置。

    2020年,钱从哪里来?无非是两个来源:

    一个是劳动性收入,也就是俗称的“人生钱”。
    劳动性收入的决定因素不但取决于职业选择,也取决于城市选择。因为职业是人力资本积累的平台,会决定个人收入的增长曲线和周期长度,而城市是行业和职业的载体,选择城市,就选择了自己的人力资本孵化器。

    另一个重要的财富来源叫做“资本性收入”,即俗称的“钱生钱”。资本性收入决定于资产配置的决策——买房与否?买了哪个城市、哪个区、哪个地段?如果投资了金融资产,是投了黄金、指数,还是个股?如果买了个股,是买了茅台还是獐子岛?在哪个时间点上买的?

    这些决策,大体上决定了今天我们所处的财富状态。

    香帅如是说

    郭强教授,张斌教授,徐远教授,是我最敬重和钦佩的真学者,和良师益友。

    我对城市,宏观增长的很多框架性思考,得益于徐远教授;我对宏观政策,经济结构转型的底层逻辑,得益于张斌教授;我对政策方向,制度变迁的重新思考,则来自郭强教授。与这三位同时授课,是我的荣幸和压力。

    两会之后,2020年的真正重启,这样一门从疫情经济后果,到读懂政治,把握方向,到理解增长路径和现实处境,再到投资决策的全视角训练课程,应该是最干货最没有花哨鸡汤的真内容之一。

    徐远:学会投资,实现财务自由

    徐远简介: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对中国宏观形势、金融投资、汇率波动、房地产、数字货币等问题有深入研究。著有《城里的房子》等畅销著作,《徐远的投资课》主理人。

    人人都希望财务自由,但是财务自由的前提是,要让钱去生钱。这就需要了解投资了。

    有很多人觉得,我的钱不多,平时存银行就可以了,不需要投资。

    这完全是个误解。因为放银行也是投资。不过是跑不赢通货膨胀的投资。

    如果这个钱,你放到余额宝,那收益会增加不少。如果你再建立一个稳健的投资组合,那得到6%的收益并不难。每年6%,12年翻一番,就能10万变20万,而你并不需要做什么。

    有些人更积极,找到了不错的投资组合,那年化12%的回报也不无可能。每年12%,你的钱每6年就翻一番,10万变20万,再变40万。

    这世界上的事情,都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你掌握基本的原理之后,也没有那么难。

    有的人钱很多,说自己够花了,不需要投资。其实,有钱人更需要投资。

    如果你身价上亿,通过设计一个稳健的理财计划,每年获得5%-6%的收益很容易,风险可以控制很低,这样每年你就有500万的新增收入,足够一个家庭的日常的、比较舒适的、甚至比较奢侈的开销,还会有一些剩余。

    这样一来,你完全不用担心柴米油盐,可以一心追求诗和远方,成为真正的人生赢家。

    所以,穷人需要投资,富人也需要投资,只不过投资的方式和侧重点会不一样而已。

    张斌:大萧条提供了解决经济的药方

    张斌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和全球宏观经济、经济结构转型、人民币汇率、金融改革与开放等问题。

    有不少人拿此次疫情带来的全球经济影响,与1929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相对比。

    美联储原副主席、以色列央行原行长斯坦利·费希尔直言,08年经济危机与1929年大萧条都不及这次的疫情“有破坏力”,这是自己从业50年来没遇到过的情况。

    张斌认为,当年的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却带给我们一段宝贵的历史财富,对后世如何避免大萧条、如何纾困、如何振兴经济、如何推进改革的借鉴价值有着持久的生命力。

    从1929年中期到1933年初,大萧条的四年间,美国工业产出下降37%,1/4的劳动者失业,失业人数高达1150万人。不仅低收入群体难以度日,大量中产也常常食不果腹。经常有人饿晕在有轨电车上。

    等到罗斯福1933年上任后,他实施了著名的罗斯福新政(New Deal),新政本身并无规划和蓝图,不过是边走边修正的一连串试错过程。

    新政的总体措施为3R,即Relief(纾困)——立即采取行动遏制经济状况恶化,Recovery(复兴)——以临时性政策措施刺激消费需求,将经济恢复至正常水平,以及Reform(改革)——制定长期方案,避免再次发生经济萧条。

    纾困方面,罗斯福首先整顿金融业,宣布《紧急银行法》等法规,消除了市场恐慌,终结银行挤兑,使黄金逐渐回流银行体系,暴跌的股市得以恢复,稳定了金融体系。之后,开始撒钱直接救助。从1933年至1941年,各类直接救助金额达94.97亿美元,约占同期间GDP的12%。

    以工代赈,1933年罗斯福上任第二个月就设立了平民保育团(CCC),主要是为18-25周岁男子提供6个月-2年的临时性工作。之后成立土木工程署(CWA),约为400万失业者提供临时性工作。

    为了达到刺激消费需求、恢复经济至正常水平的目的,罗斯福政府立法通过了《农业调整法案》(AAA)等法案,给农民补贴,调整劳资关系,减少劳动时间等。

    罗斯福总统不仅强调劳动者对企业家的力量制衡,也强调消费者对企业家的力量制衡。他倡导成立消费咨询委员会,以代表广大消费者利益。通过修订法律法规,建立金融监管机构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了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得以使美国进入福利国家行列。

    1933-1937年期间,美国的失业率下降16.1%,实际GNP(以1929年为基准)从683.37亿美元增长至1039.1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8.2%。

    罗斯福新政开始以后,美国经济结束了大萧条并且开始持续的经济复苏。同时,重塑了美国的政府职能,强化了民主社会主义,其影响至今仍随处可见。

    可以说,大萧条为我们提供了解决经济危机的药方。

    郭强:懂政治,企业家才能做大

    郭强简介: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党校省部班、中青班、地厅班等各班次“全面深化改革”等课程主讲人,近年蝉联中央党校教学一等奖、特别奖。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曾精辟地总结说:“中国企业家不懂政治,就做不好经济。”

    所谓政治,就是执政党、政府在引领国家发展过程中制定形成的发展目标、指导思想、路线、方针、基本国策和相关政策等。在中国,讲政治,就是要将企业的发展,自觉地与党和政府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等结合起来,按照党和政府指引的方向发展。

    实践也证明,在中国,大凡做得好的企业,都是懂政治的企业,成功的企业家也都是懂政治的企业家。因为中国的企业对于社会和国家而言,既是经济细胞,又是政治细胞,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国家政治发展的支撑点。

    2020,因疫情的原因,我国经济下行压力非常大,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这是40年来第一次负增长。中央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4月9日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5月18日发布了《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都有重要的政治含义。

    两会召开在即,疫情防控下半场怎么打,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如何确定,民生保障如何纾困托底,民法典保障人民权益有何突破等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企业家有必要关注并深入理解政策。

    2020年6月8-14日,由北京大学原博导香帅、中央党校博导郭强、中国社科院博导张斌、北京大学博导徐远4位重量级教授联合主讲的《2020下半场:经济走势和财富思维》训练营即将开启,解读经济、两会、股市、房市、汇市等趋势,帮你打赢2020下半场。

    课程收获:
    1、站在高处,理解大变局之中的全球和中国
    2、一步到位,看懂2020年两会和政策变革
    3、穿透资产,高手教你正确的投资姿势
    4、无问东西,在不确定的时代获得确定感
    5、重塑财富思维,在危机中发掘投资机会

    课程对象:
    1、企业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
    2、企业核心决策和高层管理人员
    3、有投资经验但仍胆战心惊的企业或个人
    4、对经济和投资的世界充满好奇的你

  • 徐远中国经济的四种结局和机会

    徐远中国经济的四种结局和机会

    徐远中国经济的四种结局和机会

    疫情扩散,恐慌扩散。很多人认为这次新冠疫情,会引发一次三重危机的叠加:1918年大流感+1929年经济大萧条+2008年金融危机。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今天的世界,谁也没见过。类比只是分析的起点,不是分析的终点。历史上没有见过的物种,让我们用逻辑来演绎。只有这样,才能真切地亲历历史。 工业革命以来,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没有两次完全相同的危机,就像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危局中,总蕴含着机遇。 世界上有四种武器,有用的是第五种。

    本次课程的主题,是如何在大风大浪中“下好一盘棋”。首先是宏观视角,从危机下的世界经济棋局出发,梳理出未来中国经济的四种可能。然后是微观视角,从规避风险、抓住机会的角度,探讨个人投资机遇。

    “股债房汇”以外,本次增加了黄金的分析。从全球政策、经济不确定性、货币体系不确定性三个角度来看,黄金作为避险资产,价值可期。

    最后,再次提示投资风险。直播课仅作观点分享,不作投资建议。

    问答环节中,关注度较高的问题有:

    • 这次全球疫情大爆发,对中国经济中、短期来看,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 目前越来越多的金融相关人士预测我国今年的GDP只能到3%左右,国外评级也下调GDP预测,您怎么看待这些预测呢?
    • 我国四月1日全面放开金融,对我国的金融业影响是怎样的?对普通在国内的老百姓有什么影响?
    • 欧美国家进行空前的货币扩张和财政刺激政策,短期内可能有救市效果,但是其成本和代价主要有哪些?又主要是由谁来承担的呢?作为普通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卫自己的财富;或者更进一步,如何变危为机,在其中把握投资机会呢?
    • 在这样的乱世中,普通人持有什么资产最可靠?股票?房产?黄金?现金等其它?
    • 老师之前直播中做出的股指预判有变化吗?
    • 香帅老师近期几次直播都建议了短期持币观望,徐远老师更多建议的是忽略波动,静待上涨,二位在实操投资策略上有比较大的差异吗?
    • 美林时钟理论说经济低迷时选债券,复苏时选股票。最近我国疫情每天新增控制在100人左右,目前是否算是复苏期?海外的大爆发对咱们国家经济的复苏影响会有多大,持续多久?
    • .........

    徐远简介:
    北大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杜克大学经济学博士,著有《从工业化到城市化》《人地城》《经济的律动》《 城里的房子》等。

  • 徐远解读两会:2020经济形势与资产价格

    徐远解读两会:2020经济形势与资产价格

    徐远解读两会:2020经济形势与资产价格

    两会传达了什么信息?如何看待国际环境的变化?如何看待疫情变化? 股市如何演绎?利率还会下行吗?

    如何解读两会:

    2020经济形势与资产价格
    2020房子还能买吗?
    人民币汇率是涨是跌?

  • 王志纲口述改革开放40年

    王志纲口述改革开放40年

    王志纲口述改革开放40年

    王志纲谈改革开放:改革是逼出来的 发展是硬道理

    回望改变几代人的家国记忆  解读激荡四十年的中国逻辑

    40年前,中国处于经济崩溃边缘,面临“被开除出球籍的危险”;40年前,80/90后的父辈们,吃肉要等过节,“万元户”已是终极梦想。仅仅两代人时间,从百孔千疮的落后国家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个国家如何突围;从温饱尚是问题,到“买买买”遍世界,你和父辈们的命运是如何被改变?明天又有怎样的机遇和风险?

    王志纲以逼出来的改革,摸出来的市场,放出来的活力,挡不住的国运为总纲,解读40年发展大势;以见证者与亲历者的双重视角,讲述个人与国家的命运跌宕。

    昨天做对了什么,明天又要向何处去?了解台前,更知晓幕后,让你读懂父辈家国。

    三个角度解剖历史:

    30个节点性事件
    从个体命运与生活受到的具体影响与改变切入,解读恢复高考、小平南巡、国企改制等重大政治经济事件,
    让枯燥的政策条文与新闻报道可触、可感。

    40个关键性人物
    打造蛇口奇迹的袁庚、拿下入世谈判的龙永图、43岁才走上正轨的任正非.....万史关口,个人与时代如何互相成就,又如何被时代制约?

    12个方向性问题
    改革开放一步三徘徊,是不断出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什么有的事做成了,有的要等待时间?历史是偶然还是必然?抽丝剥茧解读改革重大问题的背后逻辑。

    内幕信息,顶级见识

    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从庙堂到江湖,40年来,王志纲以不同的身份参与改革开放进程,服务了数百家地方政府、数千家各行企业,结交顶级政商,走遍中国与世界。这档节目是他60余年传奇人生、独特思考的总结。

    你将获得:

    音频版的“激荡40年”
    王志纲亲历双轨制改革、邓小平南巡等重大历史事件,口述大量隐秘信息并独家解读,带你回到历史现场。

    理解40年的逻辑框架
    把握主干逻辑,串联历史碎片,获得解读重大政治、经济事件的钥匙。,获得解读重大政治、经济事件的钥匙。

    预判未来,提前应对
    扫除历史知识盲点,提高见识与分析判断能力,洞察新时期经济发展走势,把握未来。

    适合谁听:

    想了解中国政治经济运行逻辑的人
    想前瞻政经发展大势、把握未来机会的人,
    想了解父辈、了解历史的人
    媒体及策划从业者必听

    扩展阅读:

    以史为鉴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应当是隆重纪念的历史节点。面对当下的种种问题,古圣先贤早就告诉过我们:“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世界上从来没有神仙和皇帝,没有救世主。我们只能叩问过去,回望昨天从哪里来?才能搞清楚明天究竟要向哪里去。

    40年改革开放,是一部民族复兴,国家崛起的伟大史诗,其壮丽程度,堪称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这期间不仅创造了极大的物质财富,使中国的国力跃升到世界第二,更留下了极为丰富的精神和思想遗产。只要我们尊重常识、敬畏规律,一定可以从中找到这个古老大国突围与复兴的密钥。

    1978年,我正好是23岁青春作赋的年纪,上大学、进社科院、当记者、办智库一路走来,在人生最黄金的40年里,我有幸参与、穿越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化探索全过程,也是这一部伟大史诗的亲历者、受益者、观察者甚至推动者。

    在当今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恰逢喜马拉雅FM的盛情邀请,我自己也觉得责无旁贷,有必要对40年来的变化与得失做一次系统的梳理与回顾,两相结合之下,才有了《王志纲口述改革开放四十年》这档课程。

    效率与公平

    40周年的改革开放到今天,到底给我们留下什么遗产?明天向何处去?很多人众说纷纭,我认为,这一场伟大的奇迹离不开对效率与公平的再认识。

    公平与效率之争,是人类社会几千年来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到了近代愈演愈烈。纵观工业革命以来,两三百年的近代史上的成与败、兴与衰、发展与停滞,说一千道一万,其实就是公平优先还是效率优先的问题。

    公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与理想,从《礼运·大同篇》中的天下大同,到《桃花源记》中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再到西方的乌托邦、太阳国,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公平”二字前赴后继,奉献一生。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实验场所不同。很多美好的愿望一旦把社会作为实验场,就会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稍有差池,代价就是几代人命运的波澜与转折。所以一定要慎之又慎,用知行合一的实践来探索最合适的发展道路。

    回顾几百年来资本主义的探索和社会主义的实践,其实离不开公平与效率这个主题,资本主义为了追求极致的效率而生,甚至无所不用其极,从残酷殖民到血汗工厂,效率提高的同时,公平几乎泯灭。因此列宁曾经有一个论断:“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垄断的、垂死的、腐朽的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在公平、正义旗号的引导下,苏联、东欧等国家也开始了另一条政治实践之路。

    令人遗憾的是,资本主义没有像预言一般灭亡,而是在危机中一次次更新,伴随苏东波(苏联、东欧、波兰)的解体,一个时代宣告结束。按照学者福山的说法,《历史的终结》已经到来,美国模式仿佛成为了唯一的“真理”。美国也从此开始布武天下,一手大棒,一手圣经,雄踞世界之巅。而且身处资本主义阵营的北欧各国,其社会形态反而更像社会主义。贫富差别小,社会福利发达,人民生活水平很稳定,甚至走向了过分强调公平、高福利的极端。

    就在历史的尘埃看似已经落定的时候,一个另类的国家异军突起,这就是中国。仅仅四十年的时间,中国从一个濒临破产,被开除球籍的破落户,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甚至威胁到自诩为伟大、光荣、正确的美国。我们昨天究竟做对了什么?我们未来该做什么?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中国的命运,更关系到人类的未来。

    我认为,中国奇迹的密钥在于高效率,正如邓公所说:发展就是硬道理。只要有助于提高效率的举措,都敢闯敢试,甚至不惜做出妥协与让步,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凡是不利的因素,全部都要摒弃掉。

    当然注重效率,不代表否认公平的意义与价值,但必须承认,今天五纵七横、全国布局的交通网络;中央财政巨额的转移支付;覆盖老少边穷地区的扶贫战略,都是拜强大的国力之所赐。而强大的国力,正是来自对于高效率的追求。把蛋糕做大以后,才能谈到如何分配。没有效率的一片赤贫,公平从何谈起?

    我坚信,公平和效率最终会走到一起,但一定不会是同时走到终点。如果我们逆潮流而动,去追求表面上的公平,甚至以牺牲效率为代价,为了公平而公平,历史已经告诉了我们结局。

    人类的历史,特别是近代史已经充分的说明英国政治学家洛克的论断“财产不能公有,权力不能私有。”这句话本来是常识,但是一旦兑现就是灾难。财产一旦公有,就会丧失效率,形成铁饭碗;权力一旦私有,就会产生专治与腐败,这是人性使然,中外概莫能外。

    关于公平与效率,还有一个经典的比喻,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车头就是诞生于市场经济土壤的企业家阶层,这个阶层所提供的就业、税收和社会服务支撑起了中国经济持续不断的活力。如果我们追求平均主义,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车厢上,最后就会变成一小时只跑五公里的印度火车,车厢上、车顶上挂满盲流,步履蹒跚,道理永远都是这么简单易懂。

    邓公伟大之处就在于此,他根本不受教条的影响,不受意识形态的捆绑,他唯一的立场就是:别给我唱什么高调,别讲什么大道理。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热爱着这个国家和人民,中国不能被开除球籍,所以发展就是硬道理。

    此言此行,体现出的是伟大的政治家风范,中国并不是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政治家,他出现了,并且改变了中国,这是中国的幸运。也正是因为邓公坚定不移的践行“发展就是硬道理”这个原则,才有了这四十年的经济奇迹。

    但在肯定邓公历史功绩的同时,我们必须要清楚的认识到,一切的成就,都不是个人的力量,而是历史的力量,时代的力量,人民的力量。只有顺应这股力量的人,才能成为时代的领跑者。

    3+1改变中国

    作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参与者、观察者,同时也是推动者,我有幸能够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国这40年的改革实践之所以成功,我把它概括和总结起来,无非是3+1。

    1逼出来的改革

    如果没有危机,没有一群对人民、对国家、对历史负责的优秀人士,能够为人民着想,实事求是,通过危机倒逼改革,中国是不可能走到今天的。

    承认现实,摒弃教条,这种“倒逼”概括成两句话,对外开放,对内改革,这两个车轮协同运转,成就了四十年的经济奇迹。

    既然改革是逼出来的,那也就没有所谓的蓝图,具体的改革措施谁也不清楚,但有一个原则永远不变——发展就是硬道理,增加财富,提高生产力。这样才能让人民得到实惠。

    于是就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一个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春天的故事开始了。邓公不仅支持建立特区的尝试,肯定广东的探索,甚至默许了袁庚在蛇口工业区所喊出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口号,这些堪称石破天惊的举动,推动了中国飞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如今来看,如何评估其意义也不为过

    从意识形态上撕开一个口子后,效率优先开始逐渐成为共识,效率成为衡量事物的重要标准,那么究竟做什么、怎样做才能提高效率呢?

    2放出来的活力

    想要效率,最重要的就是松绑。

    1978年之前,老百姓真的是手也绑住、脚也绑住,农民甚至不会种田了,种什么?怎么种?种多少?全部由上面下文件定。全中国都是一个脑袋想问题,十亿人不想问题,一个部门——国务院计委指挥工作。十亿人不考虑工作,生产什么?卖什么?卖多少?都由政府来考虑。

    而这背后根本的问题就在于人民、社会失去了活力。所有的人都不思考问题,懂的人不让做,不懂的人瞎指挥,这种做法的理论支撑就是所谓的计划经济。

    所以在摒弃掉教条,敢于放手后的短短几年时间,全中国释放出了巨大的活力,首先第一个是农村放开,农民实现耕者有其田,耕者会种田,短短两年时间,农民就解决了几十年解决不了的吃饭问题,不仅解决了吃饱饭的问题,而且还释放出了80%的剩余劳动力。

    最开始的政策叫做“离土不离乡”,农民可以离开土地,可以搞乡镇企业、搞副业 ,但不能离开这个区域,这种政策也为乡镇企业创造了土壤,很多日后的大企业都诞生于这个时候。

    伴随农民的能量越来越大,乡镇企业已经束缚不住他们的活力,他们开始走州串县,开始进北京,到上海、到广东。慢慢的开始闯出来一片新天地,农村出现了乡镇企业的同时,也释放出了上亿的劳动力。

    这上亿的青壮年进入珠三角,长三角,成为整个中国的最庞大的劳动力群体,他们身上迸发出的活力成了全球最强的竞争力,珠三角和长三角也因此成了世界工厂,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这批生力军进入到北上广深,成了最强大的建筑大军,推动了整个中国令世界瞩目的城市化。当然他们的收入寄回了家乡,使偏远地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农村解放的同时,城里面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很多回城知青,闲杂人员,被打成地富反坏的社会边缘人士都获得了摘帽的机会。他们可以享受同样的公民待遇。但政府又提供不了这么多饭碗,最后只能允许他们自由择业。没想到这一放,一不小心就放出了一条民营经济之路。

    农村和城市的松绑相结合后,形成了一股浩浩汤汤的洪流。三四十年下来以后,体制外的民营经济占了中国经济半壁以上的河山,他们占有了只是国家30%的资源,却贡献了50%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这都是原来改革开放之初想象不到的。

    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尊重常识,尊重人性。看到这股民营经济洪流,我们不由的思考,他们是沿着一条什么样的路走下去了呢?什么样的最大公约数使他们能够九九归一,走到现在呢?

    从农业化到工业化,从乡镇化到城市化,从城市化到现代化,从国内化到国际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游戏规则,冥冥当中在指导他们呢?

    3摸出来的市场

    指导这一切的游戏规则,就是看不见的手——价值法则,而价值法则的载体就是市场经济。

    邓公第二次南巡最伟大的贡献,就在于他在逝世之前把中国推上了市场经济的不归路。他老人家的高寿也值得庆幸,他能像舵手一样纠正偏离的航向,因为中国这个国家的惯性太大。如果当时中国这趟列车不能驶上市场经济的轨道,很可能还会复辟与倒退,那真的就是“倘是当时身先死,一生功过有谁知”了。

    市场经济最大的魅力就在于,不是你说它是洪水猛兽,它就不存在;不是打压它,它就不存在。它是躲不掉的规律,因为它是效率的发动机。只有市场经济能提供最大的效率。

    昨天的中国没有经过市场经济的充分洗礼。小则需要补课,大则需要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经济、配置资源。市场经济这所大学校,也使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甚至帮助中国纳入到了全球化的进程。

    事到如今,美国开始反思和反弹,认为中国不是纯粹的市场经济国家,近日,美国副总统彭斯在演讲中称,中国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国在中国的投资推动的。怨妇形状暴露无遗。

    但是中国经济是怎么走过来的,靠什么走过来的,我们自己应当有客观的认识,正是对价值规律的尊重,对市场经济这一最大公约数的认同,才使得中国能够堂堂正正的与世界对话。

    整个中国40周年改革开放的核心,我认为就是这三句话:逼出来的改革、放出来的活力、摸出来的市场,可以说它几乎贯穿了40年的每一个阶段,特别是重大的危机阶段。当然还有一个问题,3+1的“1”是什么?

    挡不住的国运

    我认为“1”,是挡不住的国运。

    中国一路走来,面临无数次的危机,从濒临开除球籍的贫困,到左倾严重的保守主义、经济过热的投机现象、资产阶级自由化导致的政治风波、国进民退带来的垄断问题、泥沙俱下的权力寻租、大放水而积累的经济泡沫……

    然而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极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好多次我们都认为过不来的坎,面临最大危机的时候,往往这都是整个中国上一个大台阶的前夜。

    面临很多重大的危机,我们都能逢凶化吉。比如说1986年 ,所谓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浪潮下,部分知识分子要求全盘西化,这场有关“中国向何处去”的争论一直持续了几年,党内也有一股思潮认为是改革开放出了问题,所以要掉头向左转。

    邓公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发现一旦走上这条回头路,一定是死路一条。所以在1992年,邓以将近90岁的高龄,又一次南巡,拨乱反正,把中国推上了市场经济的不归路,彻底的走向改革开放。

    历史继续前进,南巡春风刮向千家万户,93年的中国经济迅速过热,市场经济乱象横生,军队经商、银行大放水、全民热炒房地产,大家都处在狂热情绪之中。房价暴涨、货币贬值,通货膨胀,老百姓的日子又开始举步维艰。而此时的决策层,确实也堪称能吏,用快刀斩乱麻的手法,行政主导积极干预等宏观调控手段,终于度过这个难关。

    到了1998年,此时的国有企业已经撑不起中国的经济。一是效率低下,二是冗员充斥,三是市场缺乏。这个时候民营经济开始崛起。整个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工业开始了长达十年、脱胎换骨的历程。

    最先遇到挑战的是轻工业,广州、大连、上海、青岛、天津,这五个号称“广大上青天”的城市是计划经济年代的工业重镇,中国的轻纺业中心,此时却面临着揭不开锅的问题,这些企业单纯的认为是乡镇企业或民营企业惹的祸,甚至怪罪到三来一补企业。

    因为就在这个时候,珠三角已经形成了成千上万家三来一补企业,而且大多数都是轻纺行业,他们生产的纺织品物美价廉,竞争力也很强。以至于当时中国出现一个巨大的行业——倒包行业。

    广东人先把衣服鞋帽从工厂倒出来,于是广州街上开始出现了夜市。武汉的小商贩们又从广东倒到武汉。河南人从武汉倒到河南,然后其他人又把它倒到东北,倒到西北,倒到全国各地。这也是80年代最先富起来的那一批民营企业的发财之路。他们的发展直接颠覆掉了传统的轻工业。

    伴随轻工业的洗牌,重工业也不例外。东北的装备制造业、重化工业等都面临危机,以鞍钢为代表,很多东北的重工业企业,包括一汽二汽、一拖二拖等都经历了一次大的洗牌。

    所以一边是珠江三角洲的开放,成千上万三来一补的低层次代工企业开始摸索与成长;一边是传统守旧的制造业日益亏损。当新生力量尚未成长起来,旧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基础又日益扛不住的时候,压力确实非常之大。当时我们采用了四种方式来渡过难关。

    第一,通过财税制改革,终于把弱小的中央,变成了强大的中央。将财政包干制转为分税制,国税和地税分开,让国家有了强大的实力,这个对中国经济格局影响深远的转折,就是在他手里完成的。

    第二,在他手里开启了国有企业的改制运动,抓大放小的国企改革战略,实质就是把经营业绩不好且不属于支柱性行业的地方中小型国企“关停并转”,向民间出售,同时国有资本从竞争性领域逐渐退出,转而控制战略性部门和支柱性行业,并把这些领域的国有资产进行了大规模重组。这一系列改革我们会在后面的节目中细讲。

    第三,如同“洪太尉放妖魔”一般,他开启了城市化的前奏——货币化分房,关于房地产总是争议不断,但不管怎么争议,中国的高速城市化在全世界都非常罕见。

    所以尽管房地产的高度发展留下很多后患,但是它用市场化的方式推动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西方普遍的观点认为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就是超大型城市,但在中国百万级城市有成百上千,这样规模的城市群,就是在短短这30年中实现的。

    第四,中国终于加入WTO,这也是这个时代的收尾之作,终于使中国按照国际惯例融入国际市场,这一步使整个中华民族彻底摆脱了几百年来封闭挨打,抱残守缺的旧面孔,走向世界,跟西方各国在同一个舞台上竞技。

    今天的中国人可以自由的走遍全世界,跟世界进行充分的对接。从生意上、学术上,文化上,旅游上,中国人都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大国自信。这种自信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也是拜加入WTO之后,渐盛的国力所赐。

    所以我认为,冥冥当中,中国真的有一种挡不住的国运在里面,因为这是历史的一种回归,中国从来就不是暴发户,如今的崛起不过是复兴而已。

    未来向何处去?

    中国拥有着很多资源,这些资源将指引着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一,我们拥有全球最大的统一市场,美国、欧盟、加拿大加在一起,都没有这么广阔的商业腹地,庞大的人口红利,给很多中国企业造就了巨大的优势,这也就是所谓的巨国效应;

    第二,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从计划经济的非货币化资源变成货币化转型,我们储备了大量的麻袋包,这些都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财富;

    第三,中国有着一大批勤劳勇敢聪明的人民,只要给他们一片天地,释放活力,尊重常识 、尊重人性,其中就会产生成百上千任正非这样的传奇人物,正是伟大的人民们支撑起一个伟大的中国。

    八九十年代,邓公经常讲一句话:“面对复杂的问题,可以放一放,交给后人去处理,因为后人比我们更聪明。”

    到了如今,改革进入深水区,突围的关键,依旧是要继承邓公的遗产。做到效率优先,蛋糕做大。而且充分的尊重常识,释放每个人的个性和活力。

    尾声

    改革开放四十年是一个宏大的主题,每个亲历者都有自己的表述方式,会有很多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观点,产生不同的结论。

    如果我要讲的话,为了跟别人有所区别,我会尽量地按照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通过我亲历的故事,讲出切身体验,讲出改革开放的台前与幕后、江湖与庙堂、偶然与必然、脆弱与繁荣的那些故事,可能比阅读历史资料会更加生动一些。

    如果用这种方式讲述四十年。除了老一代会心有戚戚焉,新一代90后、00后们可能都会明白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也就会明白我们将向哪里去。而他们将是中国的未来,如果是能做到这一点,那我做的这场回顾,也称得上有些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