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得到名师带你读鲁迅
名师申怡老师带你读懂鲁迅!
从小学到中学,鲁迅都是语文教材里选篇最多的作家,中考、高考、名校自主招生等,各种考试也特别爱考。 但鲁迅的文章有些晦涩,读不懂、不爱读,怎么办? 申怡老师带你一起精读50篇名作,不仅覆盖了中小学教材选篇,也包含了鲁迅所有重要得作品,帮助孩子完整、系统地读懂鲁迅~~
申怡老师简介:
语文名师,学科带头人,曾任教于北京知名中学人大附中。
从教20余年,带出十几篇高考满分作文,并连续担任高考阅卷组组长。
扩展阅读:
来,孩子,我们一起去读鲁迅先生的作品。
别说什么怕读周树人,中国的孩子,成长的路上,要走近民族魂。
我们先在鲁迅先生的文章中读一种情怀,这种情怀叫“悲天悯人”。
在《故乡》中,先生为闰土悲,那个在西瓜地里手执钢叉,两眼炯炯有神的活泼可爱的孩子怎么就变成一个木讷的中年人了呢?在《祝福》中,先生为祥林嫂悲,那一个女人,那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在《伤逝》中,在《药》中,在《孔乙己》中……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的毁灭呀,痛彻先生的心怀,化为文字,那是呕心沥血的痕迹!
人是生活在天地之中的,这天地应该是明朗的,是阳光的,但在阿Q们那里是没有的。那里有的是“浑黄的天空下横着的几个萧索的村庄”,是“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升起来”的五更寒夜!为了一片光明,为了人的一个生活天地,先生走异地,却寻求别样的生活,别样的人们。这是一种对生命的探究,在探究中,成为一种责任。
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年轻的先生独自远行东渡日本时的情景:站在甲板上,身后的土地上有牵挂自己和自己牵挂的亲人,那里本该是一片热土,可如今……抬眼望去,烟波浩渺的天际有一线红,犹如先生心中的希望,“我以我血荐轩辕”,先生心中漾起的一定是“仗剑远游”的一份壮怀。
于是,在先生的文章里要读到一种责任,一种无愧于父老乡亲的责任。
是的,父老乡亲。
在仙台的那场电影里,先生一定看到了熟悉的面容,要不怎么会如此这般地挥之不去?在多篇文章里,那场景一次次出现,是一个缠绕先生终身的梦魇!为了父老乡亲不再成为示众的材料和愚弱的看客,先生弃医从文,记录一个个生命的毁灭,试图唤醒铁屋子中昏睡的人们。呐喊、彷徨、匕首与投枪,先生一直在改变着方式,但初衷不改,就像少年时代为了父亲不停地在药房和家庭中奔波一样。后来,先生把希望寄托给了青年……
读懂鲁迅先生,读懂情怀,读懂担当,读懂责任。民族之魂,在字里行间渐渐凸显,我们的生命在读书中日渐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