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分享网

您的学习资料库,致力于亲子教育,个人成长。

分类: 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

  • 国学经典:黄明哲正解《道德经》

    国学经典:黄明哲正解《道德经》

    国学经典:黄明哲正解《道德经》

    《道德经》教导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永续发展之道,在社会快速变迁的今天,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道德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学经典,全书短短五千字,却高度集成了人类的终极智慧,其地位可比肩《圣经》。

    《道德经》自古就受到司马迁、唐玄宗、欧阳修、毛泽东等各界大咖的青睐,连大哲学家尼采和康德也将之奉为经典。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学经典,全书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自问世以来,历朝历代都有一群粉丝为《道德经》注解,其中不乏帝王级别的铁粉: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赵佶、明太祖朱元璋以及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而在世界范围内,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之一。

    黄明哲老师潜心研究《道德经》多年,他曾在北京金融街开设《道德经与修身养性》系列课程,好评如潮,甚至还吸引了大批金融人士和创业者。

    本课程是黄老师研究《道德经》20余年的精华集成,6次完整授课的经验总结,为你逐字逐句,解读《道德经》全81章。

    潜心《道德经》二十余年,以历代帝王家《道德经》注释为蓝本,独创《道德经》现代解读,参同古今领导学决策学、管理学,
    深入研究<道德经》的思维方式,揭示中华文明五千年智慧的底层代码。

    内容包括人的自我认知,人生道路的抉择等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你解析返本还源、柔弱胜刚强的大道思想,与你探讨人生进退、损益、取舍的原则,让你成为自己人生的领导者。

    黄明哲简介:道文化专家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中国红学会会员,安溪铁观音协会特约专家,仙舟学苑创始人。多年潜心研习中国传统文化,在道家、佛家、茶文化等方面有独到观点与体验。讲学风格深入浅出,幽默风趣。曾多次受邀于中国人民大学、中石油、外贸信托等高校、央企、投资机构,讲授传统文化,受到广大师生员工好评。

    你将获得: 1、理顺三观,重构思维方式 2、提升领导力,构建大局观 3、培养健全人格,学会独立判断

  • 国学经典:张庆祥说道德经

    国学经典:张庆祥说道德经

    一起学国学:张庆祥说道德经
    人身虽小配天地,大道只向自身寻。 
    一部道德经,穷尽宇宙真理。煌煌五千言,指引人生大道。
    天地间有一个永古如斯、具足一切的东西,祂是万物的共同生机,也是万物的共由之路,祂就是道。《道德经》洋洋洒洒五千言,蕴含着怎样的大智慧?其精神如何应用于日常而不相抵触?属于我的大道究竟在哪儿?......

    《道德经》囊括了出世、入世与治世三法,其中“无为”、“无事”、“无欲”、“愚民”、“复古”等治世主张因为后世学人徒落文字,不明真谛,被严重曲解。本专辑重拾老子著书的经意,指出修身与治国同于一理的内涵,娓娓道出治世的大智慧。

    张庆祥说《道德经》音频节目,是由黄庭禅创办人张庆祥先生,讲解的如何跳脱宗派歧见,以三教旨归一本的精神,立于天地间永恒不变的真理,以道为宗,以性为依,以心为入手,旁征博引,为我们解开《道德经》的无数谜底。

    通过本专辑您会了解,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帝王,人人身中都具足一切的造化之妙,造化如何走向则取决于一个“关键按钮”。如何选择正确的“关键按钮”,使得本性向着好的方向前进,则是整部《道德经》的主旨所在。

    张庆祥简介:黄庭禅创办人

    ▲ 自幼慕道,曾潜心研读三教经典,寻找古圣先贤心印真谛。
    ▲ 34岁始悟“心即是气”的真理,照见“黄庭”内心意未动之真,直入三教密传之心法的真实胜境。有感于当今行善者多、觉悟心源性海者少,遂依三教先圣“直指人心”之真谛,潜心于三教经典性理心法之翻译、讲述。
    ▲ 至今录制有《传习录》、《朱子晚年定论》、《六祖坛经》、《金刚经》、《心经》、《道德经》、《庄子》、《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尚书》、《礼记》、《孔子家语》、《忠经》、《黄庭禅助眠静心养生》等有声内容。已录制《幸福内心禅》教育公益节目400余集。

    适宜人群:

    1、 生活迷惘、寻求安宁者

    2、 心系社会、忧国忧民者

    3、 复兴中华、国学爱好者

    4、 探寻真理、走进真修领域者

    跟随张庆祥一起走进中华文化最高智者的心灵世界,体会圣人三教合一的良苦用心,

    解开这门中华绝学、不为人所知的奥秘!

  • 心学精髓:张庆祥讲传习录

    心学精髓:张庆祥讲传习录

    张庆祥讲传习录

    王阳明的《传习录》是“所有中国人必读的书”之一。 ——一代国学宗师钱穆

    心情苦闷,可有良药?

    际遇坎坷,想要改变?

    性命无依,想找答案?

    《传习录》,带您顿入身心安宁,揭开生命谜题。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语录、论学书信的简集,为明代阳明学派的启蒙典籍。

    《传习录》是圣学之嫡传,也是儒学之精髓。是中华文化中最精粹的宝典之一。

    传习录包含了300多条阳明先生与学生的问答书信。内容涵盖修身明理的一身之问,齐家治国的大道之问;也有无所适从的情绪问题;更有延续圣学的鸿图之问。无论哪类问题,先生皆可应答如流,皆因物来顺应,感而遂通。不离“去人欲,存天理”的核心。

    张庆祥讲师通过234集之多对《传习录》中的核心密意进行全面解说,深入浅出、引经据典,贴近生活,站在现代人的角度,让每个人都能轻松地踏入精深的心学领域,找寻到人生真正的意义和获得永恒幸福的方法,实为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于一身之人,其学术思想远播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他作为彻悟三教经义的一代大儒,这部《传习录》汇聚其心学之精要,更是修真之门径,完整的诠释了"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的思想。

    我们身处现代社会,如何在这个物欲横流、变化动荡、人心不古的都市丛林中,做到明哲保身,活出属于自己的光明人生?《传习录》作为精神的“尚方宝剑”,小到为人处世,中到立业齐家,大到平治天下,现代人的大部分困惑,你都可以在张庆祥讲师所讲解的《传习录》中找到答案!

    张庆祥先生对整部《传习录》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呈现出一部小以成己、大而治国的详尽攻略。

    您将获得:

    1. 能力:在内心浮躁时,依然可以安宁下来的能力;

    2. 方向:边听边内观,自然感觉人生的开朗;

    3. 钥匙:艰深的四书五经,始能豁然贯通。

    适合谁听:

    1. 寻求心灵安顿的人:找到安顿身心的根本之道,享受本自具足的自在人生;

    2. 爱好传统文化的人:阳明心学,儒学一脉,暗含四书五经,细品难以忘怀;

    3. 探寻生命真谛的人:人身难得,寻得性命修持的切实方法。

    张庆祥讲传习录听后感:

    有幸在喜马拉雅fm听到台湾学者张庆祥讲王阳明《传习录》的系列讲座,收获颇大。讲座一开始讲到王阳明生平时,许多故事都已经了熟于胸,看评论不少人都对他提出质疑,不过讲座往后便渐入佳境,质疑慢慢平息,多了夸赞。因为历史原因台湾在有研究王阳明上有良好的基础,张先生的讲座以《传习录》原文为核心,并不打擦边球,但忠于原文的解析用词简单,平易近人,绝不流于艰深,让普通人也听得懂。而在理解王阳明心学的内涵方面,张庆祥则有自己独到深刻的见解。

    例如王阳明最被人知晓的“知行合一”,许多人的理解是比较字面的认识与行为的统一,认为是对的事情去做,便是知行合一。但事实却是很多人知道是错的,依然会去做。张先生详细的阐释了“知行合一”由来的学术背景,这句话其实大多数时候都被误解了。

    王阳明真正指的“知”并非知识,而是内心深处的认知与知觉。心有良知,自然会将善行付诸行动,而明知错事却仍然去做,是因为心已经被欲念扭曲,没有了良知,便会作恶。看似中性的“知行合一”,其实是一句带有好恶的话,代表着一种境界,要达到“知行合一”需要的是修心,知善恶,修炼出澄澈的心灵,以发自内心的良善来驱使出好的行为,这才是儒家所讲求的“圣人之道”。

  • 论语学习:鲍鹏山全解《论语》

    论语学习:鲍鹏山全解《论语》

    鲍鹏山全解《论语》

    • 樊登:钱穆说读书人有两大责任:第一是自己读《论语》,第二是劝人读《论语》。鲍老师的私塾《论语》课讲得非常好,跟着他一起读《论语》,没错的。
    • 于晓非:我特别喜欢鲍鹏山讲商鞅的视频,看了很多次,非常受益。但是你知道吗?鲍老师心中的偶像是孔子!为什么?来听鲍老师讲《论语》。
    • 郦波:我是郦波,为您推荐鲍鹏山讲《论语》一天一则讲《论语》,带你探求真知,徜徉学海,值得洗耳恭听。

    《论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的“源代码”。《论语》全本20篇不到500则,让你不仅能学知识——学到很多历史知识、人物知识、礼仪知识和古汉语知识,掌握很多出自源头的成语与格言,认识孔子,认识孔子很多有个性的学生;还能让你提高价值判断力——知道怎么为人处世,怎么安身立命;还能让你变得——有文化、有气质。

    假如,你被“百家讲坛”《鲍鹏山新说水浒》犀利、幽默、睿智、直抵人心的解读魅力所折服;假如,你听过百万粉丝追捧的鲍鹏山解读《商君书》,那么接下来,鲍鹏山老师将用他特有的鲍氏普通话,把他的私塾课第一次定制给你,每天下午6点更新,让你每次只用10-15分钟,一年时间,全部读完《论语》。你可以开车时听、做家务时听、睡前听醒来听、上下班路上听,也可以晚餐后,全家围坐一起,和孩子一起,亲子共学《论语》,出入古今,听鲍鹏山每天给你讲《论语》。

    鲍鹏山老师会给你逐字讲解每句的意思,会讲解里面丰富的历史人文语言知识,还会告诉你,子曰的本意是什么?里面到底是什么涵义?打破很多人对孔儒的偏见、陋见与曲解、误解——会告诉你,什么是理想的人?什么是理想的社会?什么是理想的政治?

    【适合谁听】

    1、想领先一步学国学经典,却找不到讲得透、听得懂,能一家人在一起、亲子共学的好教材的家庭。

    2、有意为传统文化经典课储备教学资源的老师、培训机构人员;

    3、想通过学习,提高文言、语文水平与能力的大中小学生;

    4、有兴趣了解传统文化思想智慧,却找不到入门方法、无从下手,也没有大块时间进行系统学习的人;

    5、对孔孟儒家怀有偏见、不屑甚至激烈批判者,不服来战哦;

    6、愿意抓住每段碎片时间提升自我,各类轻、中、重度学习爱好者。

    鲍鹏山简介:

    上海开放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思想史学者,文学博士,专栏作家。在央视“百家讲坛”播出的60集大片《新说水浒》、20集《孔子是怎样炼成的》曾创下收视新高。海外版《孔子》纪录片学术顾问。出版《风流去》《孔子传》《中国人的心灵》《新说水浒》《孔子如来》《教育六问》《论语导读》等著作三十余部。作品被选入包括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内的各类中学、大学教材。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团中央“青年之声”国学教育联盟副主席。2013年创办公益浦江学堂。2014年创办花时间读书社。2015-2016年两次受邀主持国家祭孔大典直播解说。

    如今,《论语》全本更是被纳入高考范围,孩子越早学习,国学基础越扎实。

    鲍鹏山老师的论语课,老少咸宜,深入浅出地为您讲解《论语》中修身、齐家、处世、出仕、教学的智慧。

    【修身】即完善自身的智慧,倡导个人自省、言行合一。

    《学而》《公冶长》《宪问》

    【齐家】即管理好家族,使家族成员和睦相处的自毁,倡导孝道。

    《里仁》《子张》

    【处世】即待人接物,社会交往的智慧,倡导互相尊重。

    《八佾》《雍也》《乡党》《颜渊》《季氏》

    【出仕】即从政为官的智慧,做官的原则,治国的思想。

    《为政》《先进》《子路》《卫灵公》《微子》《尧曰》

    【教学】即教授和学习知识的方法和智慧,包括道德、态度等。

    《述而》《泰伯》《子罕》《阳货》

  •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百家姓》《三字经》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百家姓》《三字经》

    国学经典:钱文忠解读《弟子规》《百家姓》《三字经》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启蒙著作的代表,在几千年来一直被当做中小学生的启蒙之用。

    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孩子的教养和习惯,是从蒙童时“朝夕模仿、正确做到”,然后“日久成熟”的。

    教养,是随着成长,深到骨子里,透在行为上的。

    自古以来,诵读经典,不仅能培养孩子的修养,还能开发孩子一生的潜能。

    因为国学经典,是智慧的结晶,它凝聚着中国数千年文化的文明的精髓。读经典,是一种以一当十、含金量极高的文化阅读。

    而且,国学精粹里,有做人的“精神底子”。

    孩子从小熟读这些,就好似师从圣哲,在其熏陶下,孩子不仅能识字,还会培养好习惯、锤炼修养、增加才情,从典故中鉴是非、辨善恶、知兴替。

    国学经典绝不仅仅只是童蒙时期才读的,而是需要读一生的。

    所以今天给大家带来了钱文忠先生解读的国学经典:《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原版合集MP3)

    钱文忠简介:

    1966年6月6日出生于上海,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我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羡林先生。上世纪80年代中期,留学德国汉堡大学。现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钱文忠先生是著名国宝级大师季羡林教授的入室弟子、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仅有的几位专业研究梵文、巴利文的学者之一。

    《三字经》

    简明易记,读之朗朗上口经久不忘,内容上自天文地理,下至诸子百家,包罗万象,是中国古代历史、社会、人生的百科全书。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经典启蒙读物和小百科;即使在今天,也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功用。

    《百家姓》

    集中国常见姓氏之大全,是中国古代人人必读家家必备的常用书籍。

    学术明星钱文忠教授在在央视《百家讲坛》的原版讲座,四字一讲,共21讲。涉及《百家姓》前80个姓的起源和演变、迁徙路线,关于各个姓的文史典故、名人轶事等等。内容信息量大,知识面广,语言风趣幽默,通俗易懂。

    《弟子规》

    是清朝时期李毓秀撰写的儿童道德启蒙教材,为私塾教学的启蒙读物。

    钱文忠以《弟子规》原文内容包括为人子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为人处世应有的基本理念和规范为纲。

    充分融入对现实的深层次思考,穿插上百则故事和案例,精辟阐述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思想,并解释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的巨大作用。针对目前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道德危机问题,提出建设性的解决之道。

    本解读课程为音频mp3,同时适合大人和小朋友。

  • 费勇33堂金刚经修心课

    费勇33堂金刚经修心课

    费勇33堂金刚经修心课

    音频+讲义+金刚经修心课pdf电子书

    2013年,费勇老师著作《金刚经修心课》问世,被千万读者誉为“世上通俗易懂、透彻实用的《金刚经》人门必读书”,连续3年稳居全网《金刚经》解读类畅销榜第一名, 并加印22次,陈坤6次强烈推荐。在台湾出版后,收获了台湾中央研究院宋光宇、演
    员苏有朋、词作家林夕、导演蔡明亮等政界、文化界名士的一一致好评和推荐。

    蛰伏4年,「33堂金刚经修心课」音频版是费勇老师在原著基础上的延展和升华,他将逐字逐句,更加全面和系统的来解读、探讨:《金刚经》如何使人生活变得更好,感受随时随地、不经意之间、皆在修行的平静自得。

    课程介绍:将《金刚经》的深远智慧转变为简单易懂的生活哲学和处世之道。

    费勇简介:

    著名学者、作家现为昊达文化创始人、昊达生活方式研究院院长、唐宁书店联合创始人。兼任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联席院长、教授、博导。

    ◆主要作品有《不焦虑的活法:金刚经修心课》、《不抑郁的活法:坛经修心课》等修心课系列

    ◆新著《人生真不如陶渊明那一杯酒》为[生活方式系列]首部作品,现已全网上架。

    金刚经修心课课程大纲:

    1、全面系统解读《金刚经》每段经文;

    2、分享经文里深藏的佛学智慧;

    3、学习如何把《金刚经》转化为切实有用的生活哲学

    4、学习如何透过经文懂得自己与世界相处的智慧之道。

    你将获得:

    1、非常实用的生活哲学,让紧张的世俗生活变得放松、自在;

    2、放下执着,摆脱烦恼;

    3、拥有全新的视野。

    金刚经修心课适合谁听:

    应届毕业担忧前途的大学生
    工作苦闷犹豫改变的都市白领
    事业遇到瓶颈寻求突破的创业者:
    想从忙碌事业中抽身的大老板
    还有对生活感到焦虑的所有人.....

    每节课均配有精华笔记:

    ◆ 老师你好,如何能做到追求名利的同时做到内心安宁?

    ◇ 第一点,我们不要把名和利看成负面的东西,我觉得追求名利是一个很正常、中性的东西,关键是看你怎么用,当你有名的时候如何用“名”,有钱的时候如何用“钱”,如果你想追求名利的同时获得安宁,首先要问一下自己,你为什么要出名、为什么要赚钱;你还要回答,当你收获了名利你准备怎么办;当然你还要想一下,当你无法获得名利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当你把名利看成一个手段、当做一个桥梁,你只是走过去,但不会做停留,只是把它看成一个体验,或者当成你要实现内心价值观善念的手段,那追求名利是一个非常平静的过程。

    ◆ 老师,什么是一合相?

    ◇ 一合相的概念很复杂,《金刚经》讲一合相的时候是说要破除我们对整体性的一种妄念。我们通常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不会变的,但是释迦牟尼佛用“一合相”来说明,实际上没有整体,刚才我提到量子物理学,里面讲到量子是互相联系、游动的,一个东西合起来就形成一个相,当不同的碎片遇到了,因缘际会,就形成好像是一种相,但是当它碰不到,你很难说它是存在,还是不存在。这在课程里面都有解释。

    ◆ 佛祖是给菩萨开眼《金刚经》,那我们凡夫如何修行如此神圣的妙法?

    ◇ 分两个层面。第一,释迦牟尼佛确实在很多场合说过《金刚经》是给菩萨成佛说的,但我们一定要记住《金刚经》在整个佛教体系里面,有一个基本理念是——每一个都是佛,每个人都会成佛,所以我们不要把菩萨想的很遥远,你自己就是菩萨,你自己就是佛。这是最基本的前提。

    第二,因为每个人都是佛,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把《金刚经》看得很神秘,觉得是说给菩萨听的,跟自己没有关系,其实你自己就是菩萨,你自己身上就有佛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金刚经》是为我们每个人所说的,从这部经书我们能获得一种启示,一种力量,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金刚经》不是玄妙的理论,它真的是非常实在的生活哲学,每一句话都能在生活中实践,能在生活中发生非常深刻的影响。。。

    ◆ 老师,如何理解“应无所往而生其心”?

    ◇ 刚才我们讲到慧能,是因为听了《金刚经》觉悟,但他其实是听到这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就觉悟了。我刚才说到有三句话对我影响很大,但如果只能从《金刚经》选出一句话,我一定会选这句话,从字面上简单翻译就是:你不应该执着,“住”就是停下来,不应该停下来,停在各种现象上,但你的心要生长,要成长。这句话,在我看来,是金刚经里最重要的话,也是我自己最重要的一句生活哲学。我自己从这句话里解决了“如何活”的问题。

    这个世界上,我们对任何东西都不应该执着,任何东西,都是一个管道,一个手段,就像木心说的,他本来以为人是容器,会积累悲伤、欢乐,但后来他发现,人是一个通道,欢乐来了让它流过去,悲伤来了也让它流过去,这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非常接近的,解读很有诗意,我们走过世界,没有必要做停留,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心”这个层面,当我们用心去做,会发现任何东西都是可控的。

    ◆  老师,我因思虑过多而使心无法安住身心,时刻感到身心分离,怎么办?

    ◇ 这个问题离开一个具体的人比较难回答,有几个简单的方法你可以尝试一下。比如第一个方法你可以练习呼吸,每天坚持观察自己的呼吸,让自己的身体平静下来,呼吸在禅宗里面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命在一呼一吸之间”,呼吸既是身体的也是心灵的。

    第二,一个思维方法上的改变,你可以试试自己学习写日记,我每天到底在想什么东西,想做什么,通过写日记找到自我,但找到自我不是虚的东西,是最终找到你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你要把心的焦点关注在你自己想做的事情上,那这样可能不会身心分离。

    ◆《金刚经》和《心经》有什么不同,侧重点在哪里?

    ◇  一般会觉得,《心经》是很玄妙的,很理论的东西,《金刚经》是更具体的修行方法。但我个人的看法正好相反,《心经》很短,只有260个字,但《心经》是非常具体的,可以实际操作的,佛法修行的东西,它甚至把整个释迦牟尼佛修行的方法都包含在里面了,从六度,四谛, 到十二因缘,到最后密宗的咒语,是很完整的一套修行方法,讲三天三夜,一辈子,都讲不完。

    《金刚经》是一个方法论、思维方法,或者说是一个宇宙观,所以有人说《金刚经》是一个根本大法,等于是确定了思维方法和基本价值观,而《心经》是拿来可以具体修行的。

  • 北大王岳川精讲《大学》《中庸》

    北大王岳川精讲《大学》《中庸》

    北大王岳川精讲《大学》《中庸》

    为何唐代”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独尊《大学》《中庸》?全力宣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为何宋代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的胸襟视野,而独重《大学》《中庸》?

    为何明代王阳明运用《大学》《中庸》“致良知“,”知行合一”创立心学,而成为一代圣贤?

    为何清代曾国藩一生景仰《大学》《中庸》,在“慎独”中成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代豪杰?

    古本原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水源头和集中表达。

    生命飘逝,在浩如烟海的国学典籍中,什么是浓缩的根本?北大王岳川教授认为“四书五经”中的“四书”就是根本,而“四书”中《大学》《中庸》则是根本之核心。读之可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人生收效。

    王岳川教授逐字逐句精讲《大学》《中庸》,完整传达原意精髓,将透彻讲法、高远见解、取舍精神、精深洞见的北大精品课,带到你身边,给你国学经典正确的打开方式。

    日读《大学》之法处理事务,夜读《中庸》之道提升德行。相辅相成,进入既出世又入世的大智慧中。

    人生的五种层次 ---摘自北大王岳川教授精讲《大学》

    孔子的人才和教育理念中,人才观、教育观分成五个层次,五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最低叫“庸人”,有些时候也叫“小人”。鲁哀公问什么样的人是庸人?孔子回答:庸人心中无谨慎行事的观念,口中说不出有道理的话语,行事不看自己的能力,小事明白而大事糊涂,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随波逐流,不知道追求什么,这种人就是庸人。他如果是于心不善,而利己损人就是小人。

    第二个层次是“士人”,就是读书人。所谓士人,孔子说:心中有原则,有明确的计划,即使不能尽到治国本分,也必有遵循法则,即使不能及各种善行于一身,也必有自己的操守。士人,读书人,知识不一定广博,但所知必须要正确。他说的话也不一定多,但是一定要有道理。一定不能走歪门邪道,要走正道。这种人就不认为富有好处,贫贱是损失而为富不仁,这就是士人。

    从读书来变化自己的精神,提升自己的境界,于是,再上面第三个层次是“君子”。孔子说什么叫做君子?言必忠信而心不怨,身怀仁义而又不夸夸其谈,思想通达而说话却不武断,信仰理想而坚持到底,自强不息,处事从容。似乎很容易超越,但是你却无法达到他的境界。

    这种超越了凡夫俗子,不断精进的高大境界,达到这样的人就是君子。但君子有个特点,往往是“慎独”,是严格要求自己独善其身。可以说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更多的君子出来治国平天下。

    第四层,大学传承孔子的精神,继续培养高等人才,那就是治理国家的“贤人”,何谓贤人?孔子认为,所谓贤人品德不逾越常规,行为符合礼法,言论可以让天下人去效仿,而道德足以感化老百姓又不会去招祸,能够提升自己的情怀,这样兼济天下的人,就是贤人。一般人从小人、庸人提升到士人,再到君子,似乎就完成了人生的大任务。

    然而,儒家却强调君子“任重而道远”,还有更高的境界需要攀登。登喜马拉雅山3000米以下都比较容易,3000米到5000米,高原反应让很多人望而却步,5000米到6000米是生死直线,很多人最终退了下来,而达到了8000米的高度,每一步都是生命底线的挑战。

    那么,在精神的喜马拉雅山的攀登上,最高的境界,孔子认为是“圣人”。他说爱天下,爱国家,爱人民的人,为天下的幸福而谋福利的人就是圣人。圣人修养自己到了最完美的境界,言行合乎规律,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要求我们每个人不断超越自己,修养自己,从平凡的庸人成为士人、君子、贤人而达到圣人。

    孔子可以说给中国儒家定了一个超越的标准,《大学》正是实现孔子的五种人的一步一步不断超越的台阶,他们就是《大学》当中重要的三纲八目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学习北大王岳川精讲《大学》《中庸》您将收获:

    ●解开“四书”逻辑关系,全面梳理儒家核心哲学观;
    ●精心设计的现实教科书,掌握处理事务决策逻辑;
    ●精进思想,提升应对世事的心性,拓宽精神生活领域;
    ●领悟做人与处世原则,处理人际关系,牢固立身之本;
    ●丰厚多学科知识,构建全方位认知系统,提升格局。

    王岳川简介: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教委会主任,(教育部)全国书画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人民日报海外版文化频道国学院院长、艺术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丶南开大学等十所大学的客座教授,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日本金泽大学客座教授。担任学术大师季羡林先生学术助手八年。

  • 阳明心学:度阴山讲阳明心学

    阳明心学:度阴山讲阳明心学

    度阴山讲阳明心学mp3+全文

    为什么道理你都懂,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为什么在选择面前,你总是举棋不定?

    你的心其实需要的是一颗笃定的核,正如已诞生五百年的阳明心学。

    遇到问题你总习惯求助于别人的经验,殊不知他人的理论再好,走到终点的答案还得你自己去创造。靠自己的心去想办法,这就是阳明心学独创的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心学的密码是心安,成大事者必心安,心安即强大。

    √心学的语境是独立意识,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拥有强大的独立思考能力。

    √心学即要知行合一,用良知洒脱应对复杂的外部世界。

    百万级畅销书《知行合一王阳明》作者度阴山,全新打造《度阴山讲阳明心学》,亲自带你纵览书中精华、重新解读心学奥义。

    从理论到实践的4大模块,简易明快的35集正课音频,4个小时即让你真正走进阳明心学的世界,找到心安生活的法门,习得修行人生的方法,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你将获得】

    ◎ 完美还原真实的王阳明其人其事,了解心学如何一步步诞生。

    ◎ 全面解读纯正的阳明心学,掌握心学对生活的实用指导。

    ◎ 从心学中挖掘俗世智慧,培养理性通达的思维能力。

    ◎ 崭新、博大、拥有精准判断力的人生境界。

    【适合谁听】

    无论你在社会上的角色是什么,如果你对现状不太满意,想要现在做出改变,寻找你的良知,强大你的内心,让人生大放异彩,这堂课即为你量身定制。

    ▲学生:阳明心学能让你快速而精准的找到你的天赋。

    ▲教师:聆听度阴山创建的简易明快的心学体系,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

    ▲公务员:公务员网站专题力荐阳明家训,共同参与学习“知行合一”的全民热潮。

    ▲社会精英:依凭良知中的道德感和判断力,快速找到你的最佳定位。

    ▲企业家:知行合一可以让你突破事业和人生瓶颈,转换为精彩人生。

    ps:此课程不全,有想要的评论区留言,够人数就去购买。

  • 阳明心学:董平讲王阳明心学

    阳明心学:董平讲王阳明心学

    《董平讲王阳明心学》系列音频具体分为四大板块:

    一、王阳明生平事迹

    二、王阳明的思想

    三、精读《传习录》

    四、阳明先生思想当代意义

    诸如:《巡抚南赣(二):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格物即是正心,正心即是诚意》、《恶念既去,便是善存》等精彩篇章比比皆是。音频格式为mp3

    董平,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国内最早从事阳明心学研究的学者之一。

    1.  董平老师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王阳明全集》主要整理者之一,在改革开放后多次发表王阳明相关论文。董平老师学术兴趣广泛,从事浙江学术思想史的整理研究,曾出版《浙江思想学术是——从王充到王国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50万字);专门从事浙东学派的研究,著有《陈亮评传》、《浙江精神的哲学本源》等著作。

    2.  从事中国佛教哲学研究,以天台宗研究为重点,其专著《天台宗研究》(2002年)在佛学研究界受到广泛好评。

    3.  1994年到1995年,于印度浦那大学高级梵文研究中心从事古典印度哲学研究,熟悉奥义书、不二论、吠檀多哲学,在《哲学研究》等国内主要哲学研究刊物发表印度哲学与儒家、道家比较研究的论文。

    董平老师是把阳明心学推向大众传播的主要人物之一。

    1.  2010年董平教授在百家讲坛主讲《传奇王阳明》,是国内最早把王阳明推向民间的代表人物之一。

    2.  2011年董平教授在教育部精品课程推出浙大公开课《王阳明心学》。

    《董平讲王阳明心学》是从王阳明生平、思想、精读《传习录》三部分由浅入深,深入了解王阳明心学的精品内容之一。

    1.  内容体系上,学术性与传播性相结合。在《百家讲坛——传奇王阳明》、《浙大公开课——王阳明心学》、《传习录》的基础上,深度解读阳明心学核心思想,与社会现象相结合,反求诸己,重归于个体的内在生活,重归于中国传统文化,重塑民族身份认同,建立文化自信。

    2.  近几年,阳明心学重新走热,但在媒体传播中,出现了“鸡汤化、口号化、神圣化、宗教化”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喜马拉雅、三智传习塾与董平教授经过反复论证,联合推出了《董平讲王阳明心学》,旨在为喜爱阳明心学的朋友打造一款由浅入深的高质量内容产品。

  • 国学经典:傅佩荣讲道德经

    国学经典:傅佩荣讲道德经

    傅佩荣讲道德经全集

    所有对《道德经》感兴趣的人,都会遇到四个问题:

    原本遗失,整理本、演绎本太多,哪个才是真的?

    历代注本太多,百家争鸣,究竟谁对谁错?

    道理藏得太深刻,和现实、和你我有什么关系?

    各家解读众说纷纭,该听谁讲,怎么讲?

    本课程包括:傅佩荣讲道德经mp3全集+原文

    集古今注本智慧大成

    历史上有八位皇帝批注过《道德经》,其他注本更是多达数百种。傅佩荣将摒弃众多牵强附会的解说,回归《道德经》八十一章原典,集多种批注版本和古今大家的研究成果于一体进行解读。打破时代隔阂,为《道德经》重新注疏、整理。

    中西比较哲学观解读原典

    傅佩荣首创从中西哲学视角解读《道德经》,将老子与孔子、庄子、韩非子等中国思想家,以及黑格尔、海德格尔等西方哲学家加以对照,解读视角既凸显东方智慧,又兼具了西方思维,帮你更深层次理解老子学说。

    理性解读获得感性认知

    傅佩荣认为,老子思想智慧是全方位的。他教导世人打破眼前得失桎梏,以整体的眼光去看待人生成败,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发现生活里每种情况的正面与反面、现状与未来,从而针对每一种特殊处境找到对策。

    理解《道德经》,可以进行妥善的自我管理,摆脱情绪困扰与过度执着,保持达观的心态。超越自我各种限制,有能力而低调,有智慧而不张狂。

    傅佩荣简介:

    傅佩荣,1950年生,祖籍上海。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师从哲学大师方东美先生,被誉为“影响全球华人的国学导师”。

    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荷兰莱顿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曾获台湾地区中正文化奖、最高文艺奖奖项。傅教授在教学、研究、写作、演讲、翻译各方面多有成就。1990年以来,傅教授每年开展200多场哲学讲座,还多次应邀前往马来西亚、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地的华人社团作传统文化讲座。近年来,亦曾多次受邀在祖国大陆演讲。著作逾百部,中国大陆已出版的有《孟子的智慧》、《向庄子借智慧》、《哲学与人生》、《傅佩荣<论语>心得》、《儒家与现代人生》等。

    适合人群:

    对国学、哲学、道德经、道家思想感兴趣的人
    希望解决生活困惑,平衡一切关系的人
    渴望提振精神,获得生命深层次励志的人
    希望提升个人智慧,提高思想深度的人

    你将获得:

    110期课程,丰厚多学科知识,构建全方位哲学认知系统
    精心设计的现实生活教科书,将无形的大智慧变成有形
    兼顾身,心,灵整体发展,感受到生命的平静与安顿
    精进思想,拓宽精神,提升格局,增加谈资与说服力

  • 传统文化:王蒙讲孔孟老庄全集

    传统文化:王蒙讲孔孟老庄全集

    王蒙讲孔孟老庄全集

    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自己坦荡才能逍遥地生活于天地之间。

     


    王蒙先生音频平台首次发声,从孔孟老庄到理学心学,多重身份跨界全新解读,帮你发现国人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习俗源头,了解这个世界和自己。

    王蒙讲孔孟老庄,“要的就是老王的那点灵气、经历、沉浮,那点切骨的感受与独有的体会,那点言之成理、思之成精的新发现。”

    84年人生阅历,以长者经验,解读古圣先贤身处顺境逆境的担当智慧;

    60年写作经验,以作家积累,精选原典名篇,讲透背后的文学、历史、哲学;

    55年教学经历,以学者态度,去粗取精,古今比较,纵览千年前最聪明脑袋的思维方式;

    遍访60多个国家,以全球视角,中西方思想融会贯通,新高度解读经典;

    读《论语》,成就谦和儒雅的自己,以更高雅的志趣,看淡生活的跌宕起伏;

    读《孟子》,看透名利真相,不忘初心,守住原则底线,辨清利义要害;

    读《道德经》,洞见世间万物最根本的道理,站位高远,揽怀众妙;

    读《庄子》,心如涌泉,意如飘风,虚室生白,逍遥乎寢寤大樗之下;

    时代改变,但生根于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思想,至今深刻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行为方式。重温经典,与先贤为友,以孔孟精进工作,以老庄安顿身心,以传统文化滋养人格。

    课程包括:王蒙讲孔孟老庄mp3+全文

    王蒙简介:

    王蒙,历任共青团干部、文化部长、中共中央委员,现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主任。文学创作以小说为主,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发表长篇小说七部,中、短、微型小说集十余部,评论集十余部,散文集十余部,古典文学研究三部,旧诗集一卷,新诗集二卷,并有取自英语、维吾尔语的译作。1993年出版《王蒙文集》10卷2003年出版《王蒙文存》23卷。他的作品被翻译成二十余种文字出版。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其中,长篇小说《这边风景》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中篇小说《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在伊犁》系列;小说集有《冬雨》《坚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以及诗集、散文集、文艺论集等。

    王蒙漫谈孔孟老庄适合人群:

    希望看清世事表象,解决人生困惑,提升洞察能力的你;
    渴望提升个人知识储备、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的你;
    希望提升自身格局,学会为人处世,获得心灵寄托的你;
    希望摆脱博弈旋涡、学会取舍、与名利和谐对话的你;
    希望从根本上梳理传统文化知识,拓展阅读面的家长和孩子;

    你将获得:

    从孔孟老庄到阳明心学,100期课程帮你澄清概念误区,建构认知系统;
    给你对待自己、对待人际、对待家庭乃至国家的一整套解决方案;
    掌握历史的法则,古今对比,开拓视野,避免片面,提升人生格局;
    量身定制的现实指南,领悟修养身心办法,通晓为人处世规律;
    能世事周全,妥善管理人心、与领导沟通,与伙伴达成共识;

    王蒙漫谈孔孟老庄:道通为一

    在中国古代圣贤中,老子强调“道”、庄子强调“通”,庄子讲《齐物论》的时候提到“道通为一”,说大千世界、林林总总从根本的存在上、本质上看都是相通为一的,都是整体的大道、天道的一部分。近年来,国家提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期讲坛特别邀请王蒙先生从中华文化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上进行讲述。

    中华文化的理想

    理想不可能完全实现,但这是文化的一部分。柏拉图的《理想国》,虽然没有实现,但是表现出了文化追求。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最突出的理想就是“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礼记》里面的这段话表明了这个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中国古代的理想追求,还有一个就是“无为而治”,我们都知道“无为而治”是老子的话,其实孔子也把无为而治看作一个很高的标准。在《论语》快要结束的时候,孔子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能够做到无为而治的,不就是舜吗?舜没有做什么事情,就是端端正正地坐在北面,向着南面,各种事情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到底是什么?

    老子也说过:“太上,不知有之。”权力存在的最高境界是它有没有你都不知道。为什么?因为老百姓都非常自觉,一切都符合公德,符合他人的利益,符合社会全体的利益,就是你开车完全符合交通法规,所以你根本用不着考虑那儿有交警。所以,“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第二等才是歌颂统治者很好,这是第二层次。陈毅同志早在1950年左右已经写诗“赞歌盈耳神仙乐”,他很早已经看到到处都是赞颂,实际上也很好,但是这并不是第一等的。第三等是对权力的敬重,权力有令人生畏的一面,你不敢违反,否则会受到惩罚。对于权力,老子设想了这样一种情况:“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事情办好了,老百姓都认为这是老百姓自己做的,这儿的“自然”指的是我自己做的,就是说权力的意图和人民的意图完全一致。老子还有更加聪明的话:“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孔子也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不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比较起用行政的手段来引领,用法律的手段来规范,不如用道德的方法来引领,用树立文明礼貌的方法来规范。

    尚德尚善

    不管是儒家、道家,还是其他家,大部分在中华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都认为人性是善的。法家在某种程度上,有讲人性不那么善的一面。中国文化的理论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循环统一机制,应该怎么样治国平天下,倚靠的是文化、道德、仁爱,实行的是仁政,道德上有示范的作用,才能得到民心,得到天下,这是第一个问题,用道德、仁爱、文化来治国平天下。

    第二个问题是,人的道德和善良,是从哪儿来的呢?讲得最清楚的是孟子,“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看到别人受苦、为恶,忍受不了,这是人性本身存在的,人会可怜弱者。如果你做了坏事,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情,会害臊,会讨厌自己。人性本身就是善良的。到了老子,他说:“能婴儿乎?”你能恢复到婴儿的状态吗?这是老子对初心的提倡,要和婴儿一样天真无邪,善良纯真。孔子认为人性里面有孝悌,对你父母是有孝敬之心,对于你自己的兄弟姊妹,肯定有友爱之心,这是孝悌。另外,孔子还认为人都会好学,一个孩子要学说话,学穿衣服,所以孔子也认为人性本来是善良的。庄子则强调一只鸟都知道飞得高一点,来避免弓矢把它打下,连田里的老鼠都知道把洞挖得深一些,怕你把它挖出来。所以,他们认为人性善良,百姓自然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所以执政也应该标榜、宣传,实行仁爱的政策,才能得民心,也就能无为而治。

    第三个问题,善良是从哪儿来的?这是天性、天良、良心、良知、良能,良知就是不学而知,用不着学习,就会知道的。比如爱母亲,是谁上过孝顺课吗?不是,这是天生的。人性就是天性,这个话可不得了啊!这句话不简单!什么是天性?什么是天意?民意就是天意!民心就是天心!所以,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百姓之心就是天道,就是天意,执政必须符合百姓之心,符合民心,符合民意,你才是符合天心、天意,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孟子说得非常清晰。

    第四个问题,天是什么?天既是超人性的神性力量,又是我们整个存在的总括。在中华文化里面,天既是唯物的概念,也是唯心的概念,甚至是上帝的概念。项羽打了败仗,说:“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是老天爷要灭我,我能有什么办法呢?我每一仗都打得很好啊!在很长时间中,天就是类似于上帝的概念,又是更高级更根本的存在的概念。萨特讲存在先于本质,孔、老则认为天是本质与存在的统一。老子认为这个统一的体现是道,孔子也讲道,更讲仁德。老庄喜欢从哲学上总结,孔孟喜欢从道德伦理上总结。所以,天的概念,既是哲学的概念,又是道德的概念。天还是万象整合、万法归一、道通为一的概念。《道德经》里面提及最多的字就是天,比道还多。

    天又是道的另外一个名称,《道德经》里面有一句话:“道常无名,强字之曰道”,我对这一句话有别出心裁的解释,老子说的是,道是没有名称的,既是本体,也是方法;既是精神,也是物质;既是起源,又是归宿;既至大,又至小、至微、至精;既是正面的,又是反面的。这就好像数学里面的无穷大。到了无穷大的时候,正数和负数是通为一的,弧线和直线通为一的。所以,无法给道取出正名,只好取了一个字,它的字就是道。天指的是道,义指的是道,通指的也是道。

    这样一来,中华文化出现了一个奇景,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统一起来了,把天性、人性、为政、道德精神统一起来了。所以,从性善论这一点上来推衍,我们可以掌握中华文化的关键之一是崇尚道德。你可以说它是一种理论,也可以说它是一种信仰。我们很客观地说,告子其实是有说服力的,他和孟子辩论,告子说,人性谈不上天生的善恶,是需要慢慢形成的,要看人受到什么影响和教育,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既有利他的一面,也有利己的一面,各方面都可能有的。今天看告子讲的很能服人。

    但是,中国形成的是人性向善的观念,这影响了中国的文化、政治、哲学、文艺学、艺术、世道人心,已经被老百姓长期接受。在中国,你强调性恶的一面,很难得到老百姓的认同。所以,这也是一种信仰,经常要用对天良的诉求来推动自己的政见、权力的运行。中国梦的实现,也离不开对天良的诉求。

    尚一尚同

    现在很难找出一种文化像中国文化一样,有这样的概念,通了之后要同,通就是同,同就是通。道通为一,就是多种角度说来说去,其实是同一种话。尚一、尚同是因为中华文化追求的是一元论,同时追求一与多的统一。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孟子说“天下定于一”。孟子说,实行仁政是最容易的,只要善良一点就可以了。孟子主张人的善良与否,只是一念之差,所以到了王阳明那儿,强调知行合一,只要安了好心,就可以做好事。甚至到了孙中山先生那儿,他主张“知难行易”,也是因为看到了很多东西都是常识以内的事情。

    按照老子的解释就更多了:“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正。”天得到了一,就没有雾霾了;地得到了一,就不会地震了;河谷得到一,就会物产丰富了……《红楼梦》修建大观园的时候,要找园丁,照顾花草,买奴婢、小子,要有文艺工作者给大家唱戏,还要有寺庙,有一个尼姑庵,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封建贵族的整体。这样一种思维的观念,中国形成了许多和别的国家不同的东西。

    比如,九方皋相马。伯乐老了,君王要他去找千里马,他说:“我年岁大了,找不到了。你找我的朋友九方皋,他比我相马的本事还大呢!”然后,君王就派九方皋找马,九方皋领了“课题费”出差,一年后,找到千里马回来了。君王说:“这千里马是什么颜色?”九方皋说:“大概是黄色的吧。”君王问:“公马还是母马?”九方皋说:“大概是母马吧。”结果,牵过来一看,是一匹黑色的公马。君王说:“您连马的颜色和公母都分不清楚?我也不处罚了,走吧!”可是伯乐火了,说:“你要找特定毛色的马吗?是要找特定的性别的马吗?”君王说:“不是啊!”伯乐说:“九方皋给你找来的就是千里马,要它颜色、公母做什么?”中华文化太源远流长了,颜色、性别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找来的是一匹千里马。这是非常中国式的思维,抓大放小。现在我们讲“细节决定成败”了,这是工业文明的影响。

    中国文化强调一,又强调多。为什么?“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是一,又是多。在郭沫若的诗里面,有一句话有人说最早出自《华严经》,就是“你一的一切,你一切的一。”并非说我自己说话只是一,我同时看到了多,我代表的是多。我的一,代表的是一的一切,当我说一切的时候,又统一成为一,否则国家乱成一团了。原以为这是中国文化当中十分绝的地方,一是一,切就是各种部分,又是一,又是一切。后来我知道,人类有这个观念。去年9月,我在旧金山作一次讲座,之后去渔人码头吃饭,渔人码头的一个最大的餐馆叫“Oneisall”,一就是一切,美国原来也有这种思想。我本来以为这是廉价物品店,是一元店,但是事实上这是美国有名的大饭馆,意思是你到我这儿来了之后,就等于所有的饭馆都去过了。一就是一切,这是很牛的思想,又有一,又有一切。

    中庸之道

    不管是孔子、孟子,还是老子、庄子,都很注重中庸之道。国家太大,从秦朝开始到唐宋,集中统一的权力达到高峰,要依靠一批精英。孔子:“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我称之为中庸理性主义,不要过急,也不要过于迟缓,过犹不及,应当恰到好处,掌握分寸,留有余地,恰如其分。《论语》最大的特点就是恰如其分。

    比如,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要说的是如浮云,他并没有说其他痛斥的词,很有他的分寸。在孔子那儿,把人分为君子和小人,认为君子有一系列优秀的品质,但是小人没有。用朱熹的说法,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就像白天和黑夜的区别一样。到了孟子那儿,说的是“君子有终生之忧,无一时之患。”君子终生忧国忧民,却不会因为自己的小事在那儿患得患失。老子也说:“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为天下先。”这不是说他反对创造,指的是君王,你不要提出来天下人都不明白你要干什么的事情,这是老子对精英的理解。孔子不断分析“小人之过必文,文过饰非。”孟子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也。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孟子那个时候,对精英又有一些别的说法,认为是士和大丈夫,大丈夫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庄子是从另外的角度来说,认为有至人、真人。我这里想和大家说一个笑话,庄子说,常人练气功,练呼吸吐纳之功,是把气吸到胸腹里面,庄子说,我们这些至人、真人呼吸的时候,把气吸到脚后跟里头。我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呼吸能不能把气吸到脚后跟里头。为此,我请教过不止一位歌唱家,歌唱都是练习呼吸的,王昆老师跟我说,把气吸到脚后跟不太可能,因为脚后跟没有气室啊。但是,唱歌的人在用自己的气的时候,脚后跟会颤动使劲儿,所以脚后跟能吐纳,也有一定的道理。中国对于精英的考虑,实际上各种文化也是很一致的。

    尚化尚通

    我想讲一讲尚化、尚通。中国早就提出了“化”的观点,在《尚书》里面已经提出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一切什么事情碰到钉子,无计可施了,这就叫做“穷”,你就要变,之后你就有了道路,可以维持下来了。到了庄子的时候,更喜欢用的是“化”,与时俱化,化和变相比,有些悄悄发生变化的意思。所以,我们不要认为中国人讲仁义道德,又讲一和同,中国人的思路很僵硬。不是这样的,中国人其实一点也不呆板,可以变啊,而且中国人承认有多种多样的选择。孔子说:“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这个地方有道理,那么我就聪明;如果这个地方不讲道理,那么我就愚蠢。孟子的说法就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如果我没有条件,我就把自己管好了,如果我有条件了,那我就为天下百姓和君王效劳,这是孟子的说法。孙子说:“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永远不让自己变成殉葬者。孟子说:“孔子圣之时者也”“伯夷叔齐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伊尹是任劳任怨,完成实际任务的。柳下惠是很和睦,好说话的人。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只要有活儿他就做,不管级别和待遇。

    那么,“圣之时者也”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因为孔子生活的时代千变万化,民不聊生,国无宁日,孔子如果不随时调整自己,把握分寸的话,他早就灭亡了。孔子尤其有一句话,让人看了心里面一动,他说:“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我的选择更加宽泛,没有什么一定可以,也没有什么一定不可以。孟子讲过孔子一个故事,说他在一个地方当官,因为君王对他实在太好了,所以孔子认为自己的仁政可以实行。但是一次在祭祀的时候,用于祭祀的好肉没有拿到,孔子一怒之下就辞职了。别人和孟子讨论,说孔子太小心眼了,如果肉没到,那么再等会儿,好肉就送过来了。孟子说,你们不明白啊!孔子是因为君王对他态度太好,他不能对不起君王,所以才答应在这里做官。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后,他觉得在这儿不能实现他的理想,那么他就要走。说是由于仁政不能实现才走,那矛盾就激化了,所以他就找一个借口,说是肉正好没来,所以官没法当,就走了。大家也不会去责备这个国家的君王,缓和了矛盾。孟子有很正义的一面,但是也还有这种很世故的解释。

    中国的思想理论是要想办法走“通”,老子、庄子更是主张以退为进,以弱胜强,以无胜有。老子甚至主张,柔弱是生命的特色,僵强是死亡的特色。

    重视养生

    中华文化还有一个特色就是重视养生,尤其是道家,把养生看作是人生核心价值之一。其实孔子没有专门讲养生,但是很多说法也是讲养生的。比如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孟子也不是不注意这个,他讲究的是“居移气,养移体”,影响人的体态、气质、精神状态。孟子认为理想的小康社会是大家有足够的土地,然后50岁的人可以穿上丝绸做的衣服,70岁以上的人可以吃上肉,孟子十分重视民生。同时,老子提出了“无死地”的概念,人因为进入了死地,所以才会死亡。老子说:“盖闻善摄生者,陵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摄生就是养生,有凝聚的意思,能够把自己的生命凝聚起来。这样的人,在陆地上走碰不到犀牛、老虎,在军队里面走,碰不到武器。碰到这样的人,犀牛没有地方用它的角,老虎没有地方下爪,士兵没有地方用兵器,这就是人不应该进入死地。说起来很简单,很有道理,就是危险的地方不要去,恶劣的习惯不要有,如果酗酒,就是进入死地了;和黄赌毒发生了关系,也是进入死地;贪污腐化也是死地,自取灭亡。庄子还说:“善其生,善其死。”活着的时候要好好活,死的时候要好好地死,充分认识到大自然的规律。庄子这些话都很令人感动:“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一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大块就是宇宙,要活着就要辛辛苦苦干活,稍微安逸一些,年龄已经大了,死就是休息。对死看得最开的就是庄子,他有很多名言。

    孔子最有意思的是讲究吃饭的规矩,十分认真,说明了他对健康的重视、对食文化的重视,也说明了他对此岸、现实生活、活在当下的珍惜。孔子有很多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人吃得再多,不能够把自己吃东西消化能力压倒,这样就不好了。孔子说得如此正确,越是好东西,不能让它把人压住,人要压住它。

    中国有一种特殊的说法,把儒、释、道、名、法、阴阳都能混合起来,化为一体。我去美国的次数比较多,有的时候和他们聊起中国,外国人对中国人的了解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allmixed”,所有的都混合在一起。我上世纪80年代去的时候,还没有这种观念,一直到90年代、新世纪,大学教工食堂会宣布,今天有中国菜。一看,大杂烩就是中国菜,肉片、土豆片、胡萝卜片都混合在一起。他们认为中国的特点是混合。司马迁的父亲就说过:“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天下大道是一,但是人的考虑却有100种,归宿是一,但是道路途径有很多,关键是一而生多,多而归一。

    北魏时期由于佛教盛行,已经出现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主张,到了唐代,这种主张已经被很多人所接受。合一混一的主张,一方面养成了学理上马马虎虎、不求甚解、不讲求准确性严谨性的毛病,另一方面其实解放了接受某种主张的信仰者的头脑,扩大了某种学派成员的选择空间,同时弱化了不同学派乃至不同信仰、不同宗教间的价值争拗与文化冲突。至于中国民间,这种类似“三教合一”的现象多有所见,天真可爱,莫名其糊涂。从好的一面看,中国人想办法把不同的道理、学派放在一起解释,不但是命运共同体,而且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共同体。

    (本文为王蒙日前在上海图书馆的讲座,王培茗记录,王蒙审定。)

  • 国学经典:齐善鸿讲道德经

    国学经典:齐善鸿讲道德经

    齐善鸿讲道德经全集

    《道德经》被誉为东方圣经,不仅在中国,更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然而它的难度也和盛誉一样知名,经常令想学习的人望而却步。

    如何打破艰难晦涩的语句直达道学的根本呢?如何轻松学到《道德经》的精髓呢?如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修行中运用《道德经》的智慧开解难题呢?

    南开大学教授、华商书院院长齐善鸿从《道德经》八十一章的原文出发,给你讲解每一章的核心要义,并结合三十余年的修行实践,帮你打通客观规律和主观世界的连接,开启幸福人生之路。

    南怀瑾对儒释道的理解:儒家是粮食店,道家是药店,佛家是百货店。

    通过费曼原理将培训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1、利用自己的语言或案例回顾要点
    2、如果有卡壳,马上寻找资料,重点研究
    3、用简练的话讲给没有基础的人听,如果他们听懂了,说明你掌握了。这可用于平时收藏和学习到的各类知识。

    彻底搞懂老子思想,学会转难为易,转苦为乐。

    齐善鸿教授按照《道德经》八十一章原文解读,忠实文本原意,循序渐进解其核心思想,紧贴实际生活,把老子的智慧与生活、工作中的痛点、盲点相结合,带你走出自我局限,转苦为乐,转难为易,复杂化为简单。

    打破思维惯性,找到开悟钥匙

    《道德经》提供的智慧思维与我们的惯常思维往往是相反的,我们重“有”,老子重“无”;我们重“强硬”,老子重“柔弱”等。老子思想赋予人们的是与自己“主观”作战的利器。

    学习道德经吧,这是我自己人生中最幸运的一件事。

    学习道德经吧,如此我们才会有一个智慧的头脑!

    学习道德经吧,这样才不会把错误当成正确来坚持。

    • 齐善鸿讲《道德经》华商书院院长,中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紧贴实际生活,循序渐进解老子核心思想
      走出自我局限,升级心智程序的智慧宝典

    齐善鸿简介:

    齐善鸿,中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商书院院长。已发布的作品为《人生密码:心解道德经》《道德经与道本管理》,依此类推。

    齐善鸿是“精神管理”学说创始人。齐善鸿教授专注于中华传统文化与管理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精神管理”是对管理学说的一种创新。针对独立个人,让你能够学会解剖自己的精神世界,重新认识自己的心灵,管理自己的情绪、心性;针对团队、企业,能将人、文化、技术等置于客观规律之下进行思考,激活人性的力量,使管理从外部制约转化为以内律为核心,完成管理者自身解放。

    打通道德经智慧与日常工作、生活的连接。齐教授研究《道德经》三十余年,结合个人修行和社会实践,深度把握中华文化精髓。博学广识,横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旅游学、经济管理、哲学、军事、国学”八大领域,一年36万元的线下课场场爆满、座无虚席。

    “精神管理”学说创始人。齐善鸿教授专注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实践的结合。 “心理管理”是管理理论的一种创新。对于独立的个体,你可以学会剖析自己的精神世界,重新认识自己的灵魂,管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对于团队和企业,你可以把人,文化,技术等都放在客观规律下思考和激活人性的力量将管理从外部约束转变为内部法律为核心,完成管理者的自我解放。

  • 佛学经典:于晓非《金刚经|心经|维摩诘经》全集

    佛学经典:于晓非《金刚经|心经|维摩诘经》全集

    于晓非金刚经全集

    于晓非心经全集

    于晓非维摩诘经全集

    于晓非《金刚经\心经\维摩诘经》导读音频全集

    于晓非《金刚经|心经|维摩诘经》全集

    佛教文化研究学者于晓非教授,倾其30余年学术耕耘,为你搭建一条进入佛家思想浩瀚体系的精妙路径,120集课程逐字逐句研读,佛经不再难懂,回到经典本身才能真正理解释家哲学智慧

    中国人深受佛家思想浸润,生活中我们的价值取舍常常显现它的影子。越来越多人有感于生活历练,期冀从佛家智慧中找寻启发,可难在门槛太高——佛家经典体系庞大、晦涩难懂是大多数人的共识。

    于晓非挑选这部在汉地流传最广、最家喻户晓的佛教经典——《金刚经》作为我们打开佛家智慧之门的钥匙,逐步过渡至一脉相承的《心经》进而到《维摩诘经》,层层递进对大乘佛教的思想框架、理论体系以及修正体系做一次完整解读

    【感悟生命】:

    放眼世界,人们普遍持有的“一世说”、“二世说”、“三世说”生命观都是什么?怎么找到自己的生命观?

    佛学里的生命观是哪一种?六道轮回是怎样精密的体系?

    佛教里的厌世观念是好事还是坏事?

    【佛陀教法体系】:

    “小乘教法”、“大乘教法”是什么意思?不同教法对应的哪些经典?

    佛法这么多,用什么框架可以将它们清晰归类?

    为什么有时候你觉得不同佛法经典之间的说法自相矛盾?

    【释家哲学】:

    对于世间万物因何存在、怎样存在,佛陀给出了怎样的解释?

    佛学中的“缘”、“空”、“无常”、“因果”包含着怎样的哲学深意?

    佛陀为什么劝人“远离颠倒梦想”?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人“远离颠倒梦想”?

    【自我修行】:

    佛家经典浩瀚,如何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从哪里入手学习佛法?

    为什么每个人性格里总有那么多偏执?如何能放下执念?

    菩提心是什么?如何能发菩提心?

    布施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人类总是假借真理的名义制造了那么多所谓“文明的冲突”?

    于晓非简介:

    于晓非,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学系天体物理学专业,1985-2015年任教于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现任净名精舍首席学术导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东方战略与领导力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1986年以来,于晓非教授不停地奔走在全球各地,以其深厚的佛学造诣和无碍的辩才,树立正见、弘传佛陀正法,在佛教界享有极高声誉,被誉为“全球最具魅力的弘法居士”。

    适合谁学:

    对佛家哲学智慧感兴趣,想对佛学思想形成完整领悟的人

    学佛入门人士,对修行感兴趣

    常常愿意对生命的意义、人生的目标进行思索和感悟的人

    学习收获:

    如果你并不信仰佛教,像释迦牟尼这样一个对人类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思想家,佛教这样一个浩瀚庞大的思想体系,值得你有所了解:

    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中总是有那么多的“怨亲爱憎”?

    为什么我们每个人的性格里总是有那么多的偏执?

    为什么我们人类总是假借真理的名义制造了那么多所谓的“文明的冲突”?

    ……

    跟着于晓非教授的思路,你一定能在佛陀的智慧中找到令自己心服口服的答案!

    如果你是一个佛教徒或者佛教文化爱好者,那么《金刚经》不可不读,相信于晓非教授这堂课,将是你学佛历程中的大事因缘和关键转折:

    为什么佛陀劝我们“远离颠倒梦想”?

    佛陀又有什么办法让我们“远离颠倒梦想”?

    为什么佛陀为众生宣说了八万四千法门?

    佛经为什么难懂?

    这么多佛经,我们又应该从何学起?

    学习佛陀教法有没有次第?

    末法时期佛教徒又应该如何做到如法修持?

    ……

    如果能够跟随于晓非教授读完一遍《金刚经》,相信这些问题与困惑,将烟消云散!

  • 易经学习:张其成讲易经全集

    易经学习:张其成讲易经全集

    张其成讲易经全集

    张其成讲易经全集

    《易经》,是一部充满神秘色彩的典籍。

    预知未来,趋吉避凶,《易经》的占卜术积淀着古人的智慧。

    然而占卜之术只是《易经》的末技。

    《易经》真正的价值,在于它能助人认识自我,医命改运。

    然而,想通过《易经》改命,却并不容易:

    文字古奥,读不明白,对文义一知半解

    难遇名师,知识消化困难,只能囫囵吞枣

    误入歧途,仅习得皮毛,最终舍本逐末

    而这些,正是本门课程想要解决的问题

    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张其成教授,

    将经义中的阴阳动静、得失吉凶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平实有趣。

    三十余年精研易理,在世界各地的讲座场场爆满。

    帮你突破对于《易经》的“识障”,顺天知命,习得大道。

    课程特点

    追根溯源,准确解读经典

    从《易经》的诞生讲起,夯实基础,从正道入门。

    “正确的太极图是可以量化的,是对八卦的另一种表达。”

    “五行并不只是用于命理的,它来源于治理国家之道。”

    “风水不全是迷信,而是中国传统的生态环境智慧。”

    逐卦解析,明示吉凶顺逆

    解读《易经》中的起卦方法,轻松学习起卦。

    对《易经》六十四卦进行逐集精讲,条分缕析,解读卦象。

    在张其成教授眼中,每一卦的六爻,都是人生的六个时空点

    而每一句爻辞,就是这一时空点的行事指南

    三百八十四句爻辞,为你人生的每一步指明方向

    言辞简明,让典籍接地气

    从原典入手,深入浅出,让《易经》变得一听就懂。

    “风水不一定真的要有山有水,其实高楼就是山,流动的道路就是水。”

    “农历不是阴历,是阴阳合历,其中的二十四节气,就是阳历。”
    “人的命运是一定可以改的,但要顺应天命来改。”

    课程收获

    100讲《易经》精讲课程,30万学员陪你研读经典

    64卦内容逐一详解,系统全面学习易理

    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润,提升气质,增长智慧。

    全新的思维,更开阔的视野,当下人生的“破局”之策。

    适合谁听

    1、国学文化爱好者

    2、人文社科相关工作者

    3、企业家、创业者、管理者

    4、遇到困境,寻求破局良策者

    5、对当下处境迷茫,想要探索更多方向的人

    张其成全解周易,穿越时空,探寻远古文明的秘密;敬畏天道,感知宇宙变化的规律;改变命运,掌握趋吉避凶的法则;回归简易,开启为人谋事的智慧。

    张其成怎么样:

    众所周知,《易经》智慧广妙精微,对于当代人来说,语言更是晦涩艰深,非专业研学者不能通其一二,而市面上关于易经的通俗读物,要么不够精准,随意解读,要么则通篇掉书袋,根本无法道清《易经》中的精奥所在。

    张其成讲解的《易经》,通俗易懂,用家常拉呱的语言,把易经智慧彻底讲透。将易经智慧融入到生活之中,结合实例教你如何判断自己性格、体质的阴阳、故宫里蕴含的易经秘密等,能让没接触过易经的人,完全听懂;深入学习过易经的人,能进一步运用到生活之中。

    张其成简介:

    张其成是国际易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国际易学联合会易学与养生专委会会长,同时也是“当代四大国学领军人物”之一,率先提出“国学管理”理论,是国学心智管理模式首创者,为蒙牛、华为等知名企业进行上千场培训。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北京卫视、喜马拉雅FM国学大师课等有关栏目主讲人。他主编了我国第一部《易学大辞典》,第一部《易经应用大百科》,第一部《易学文化丛书》,获国际易学联合会最高学术著作“伯崑奖”。